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古代的“三纲五常”引出“仁”的话题。

  二、解读选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3、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

  (7)问知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

  文言句式:

  (1)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决定句

  翻译: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今译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今译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自己不

  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能够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今译

  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能够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贴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2、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好处,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状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必须的启发好处。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务必思考到他人的存在,思考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务必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资料,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三、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

  (1)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

  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四、联系实际,深化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处。

  举例: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为四川赈灾捐款的目的等等。

  五、课堂小结

  用于丹《论语》心得中话作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天所学的选段,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在《论语》书中找到关于“仁”的思想的语句,翻译,全面理解“仁”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样解说的。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樊迟fán皋陶gāoyáo弘毅hóng枉wǎng

  2、学生群众诵读

  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能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齐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⑴天下归仁:赞许

  ⑵为仁由己:靠

  ⑶请问其目:详情

  ⑷回虽不敏:资质愚钝

  ⑸请事斯语矣:实行

  ⑹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字

  ⑺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⑻能近取譬:比方

  ⑼士不能够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⑽死而后已:停止

  ⑾不仁者不能够久处约:贫困

  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⒀其恕乎:大概

  ⒁尧舜其犹病诸:大概“之乎”合音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问知。子曰:“知人。”“知”通“智”

  ⑵举直错诸枉“错”通“措”

  ⑵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⑷知者利仁“知”通“智”

  5、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⑵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⑶选于众状语后置句

  ⑷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

  ⑸克己复礼为仁决定句

  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能够终身奉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能够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曾子曰:“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能够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职责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职责,这样的职责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子曰:“不仁者,不能够久处约,不能够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四、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仁”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二)请大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

  A、什么是仁

  明确: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仁”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B、怎样才能到达仁?

  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

  明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学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请联系现实生活对下列关于“仁”学的句子作一解读,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就应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期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期望爸爸、妈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但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爸爸、妈妈,理解爸爸、妈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期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这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期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能够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以前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清洁工,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舍长,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其实内心的真诚感恩也是“爱人”的一种温暖的表现。

  “爱人”即感恩,它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爱人”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

  讲几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一下“爱人”的内涵。

  ⒈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明白是您支撑他们。”三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需要真诚,它就应来自心灵的深处。

  ⒉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立刻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之后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就应来自平凡的生活。

  ⒊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就应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这天。”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就应来自博大的胸怀。

  ⒋国手拒绝回国原因哪般?

  釜山亚运会之前,中国篮球协会召回在美国打球的王治郅,准备将他与姚明、巴特尔组成固若金汤的防线。然而,由于害怕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位无人能替的国手最终没有回国效力。比赛的结果能够想象,我们以几分之差屈居亚军……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就应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⒌《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其大意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诗经-小雅》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天下至爱莫若父母。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就应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应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四)问题探究

  ⒈文章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明确: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⒉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贴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⒊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好处,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状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必须的启发好处。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务必思考到他人的存在,思考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务必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这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⒋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1)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这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能够说我们一向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

  五、课外延展

  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结合你对“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用心投身到和谐一中的建设中来。

  要求:1.字数不少于400字。2.贴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古代的“三纲五常”引出“仁”的话题。

  二、解读选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

  (7)问知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

  文言句式:

  (1)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决定句

  翻译: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今译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今译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自己不

  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能够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今译

  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能够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贴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2、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好处,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状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必须的启发好处。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务必思考到他人的存在,思考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务必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资料,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三、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

  (1)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

  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四、联系实际,深化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处。

  举例: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为四川赈灾捐款的目的等等。

  五、课堂小结

  用于丹《论语》心得中话作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天所学的选段,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在《论语》书中找到关于“仁”的思想的语句,翻译,全面理解“仁”的学说。

  板书:

  克己复礼

  对己-谨慎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仁

  爱人

  对人

  知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样解说的。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樊迟fán皋陶gāoyáo弘毅hóng枉wǎng

  2、学生群众诵读

  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能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齐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⑴天下归仁:赞许

  ⑵为仁由己:靠

  ⑶请问其目:详情

  ⑷回虽不敏:资质愚钝

  ⑸请事斯语矣:实行

  ⑹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字

  ⑺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⑻能近取譬:比方

  ⑼士不能够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⑽死而后已:停止

  ⑾不仁者不能够久处约:贫困

  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⒀其恕乎:大概

  ⒁尧舜其犹病诸:大概“之乎”合音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问知。子曰:“知人。”“知”通“智”

  ⑵举直错诸枉“错”通“措”

  ⑵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⑷知者利仁“知”通“智”

  5、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⑵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⑶选于众状语后置句

  ⑷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

  ⑸克己复礼为仁决定句

  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能够终身奉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能够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曾子曰:“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能够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职责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职责,这样的职责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子曰:“不仁者,不能够久处约,不能够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四、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仁”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二)请大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

  A、什么是仁

  明确: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仁”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B、怎样才能到达仁

  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

  明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学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请联系现实生活对下列关于“仁”学的句子作一解读,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就应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期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期望爸爸、妈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但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爸爸、妈妈,理解爸爸、妈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期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这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期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能够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以前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清洁工,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舍长,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其实内心的真诚感恩也是“爱人”的一种温暖的表现。

  “爱人”即感恩,它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爱人”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

  讲几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一下“爱人”的内涵。

  ⒈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明白是您支撑他们。”三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需要真诚,它就应来自心灵的深处。

  ⒉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立刻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之后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就应来自平凡的生活。

  ⒊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就应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这天。”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就应来自博大的胸怀。

  ⒋国手拒绝回国原因哪般

  釜山亚运会之前,中国篮球协会召回在美国打球的王治郅,准备将他与姚明、巴特尔组成固若金汤的防线。然而,由于害怕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位无人能替的国手最终没有回国效力。比赛的结果能够想象,我们以几分之差屈居亚军……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就应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⒌《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其大意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诗经-小雅》

  透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天下至爱莫若父母。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就应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应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四)问题探究

  ⒈文章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明确: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⒉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贴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⒊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好处,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状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必须的启发好处。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务必思考到他人的存在,思考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务必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这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⒋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1)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这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能够说我们一向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好处。

  【过程与方法】

  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处,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忙学生懂得并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

  1、播放电影《孔子》片段

  2、小组交流名言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环节二:生活在线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原先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探究: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

  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

  生活在线(续)

  雨还在下,车继续行进。放学后的我也上了这辆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环节三:生活剧场

  材料:大人都喜欢逛商场,个性是妈妈。但我们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尤其是人多热闹的商场。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纳闷。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探究:1、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待在商场里?(透过学生亲身体验得出结论)

  2、在生活中,别人有没有强求我们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当时你的情绪怎样样?

  环节四:生活感悟

  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

  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

  ……

  环节五:情感升华

  展示两组图片,学生比较得出结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fanwen/21587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