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kg/m=1 g/cm)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  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  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kg/m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 克/厘米3,符号为g/cm3    (1×103kg/m=1 g/cm)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  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 =m/r; m = rv

  巩固练习:

  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jiaoan/32316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