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的考试中,阅读题是我们重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和牛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 ,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 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 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 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 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牛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 。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 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
,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 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 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 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0、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三件事。(6分)
段落 内容概括
②
③ 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
④
⑤
⑥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11、说说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
12、如果将第④段中画线句改为“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4分)
13、下面是一处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4分)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1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5分)
答案:
10、②段: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④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 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⑤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6分)
11、“盯”是目不转睛地看,体现出祖父的专注程度,表现了祖父对牛的关心和爱护。(3分)
12、原句更好。原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更强调了牛的贡献,更能
表现作者对牛的感情;原句的语句更简洁,符合祖父的身份和性格;原句留下了更多空白给读者自己去补充,更有味道,改句都是大道理,太过直白和说教。(4分)
13、呼应内容:3至6节用具体事例呼应,第七小节用“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这句话来呼应和深化主题;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4分)
14、围绕“让人懂得爱的美好,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或“借助一个人物来表现 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来谈即可,但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5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kejian/32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