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旅游吗?旅游可以收获很多,包括沿途的风景和自己的心情。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关于旅游的优美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旅游感悟【1】
旅游,是人们多么喜欢的字眼,它可以使你中断每天周而复始的凡人琐事,对平凡俗气的生活,是一种暂时的解脱。旅游观光,领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不仅陶冶情操,增长见闻,还能修身养性,解悟释惑。正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只有走出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使自己的胸怀得以舒展,心灵得以净化!
常人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只有亲身实践,身临其境,才有切身体会。登高一望,才会领略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驻足山中,才会感受到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奥秘;跋山涉水,才能体会到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迈,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追求。一旦大自然别样的风景去占据视野和思想,你会觉得,生活并不总是乏味,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处处充满阳光。
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江南的绮丽,塞北的广漠,能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如果你能和此地人沟通结识,赋美景以人文,还自然以生命,你会觉得,还有比自然景观更深刻的领悟――不同的水土养不同的人,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真是一花一世界,万花装扮春。
2009年4月份我有幸去上海,印象最深的是南京路,它是亚洲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是上海商业的一扇门面,也是许多上海商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听说现在的南京路经商的多数是浙江人,由此在我心里十分佩服他们。有一幅漫画,画中浙江人的头发都是竖起来的,就仿佛一根根天线,随时搜索身边有用的信息,哪怕只有一分钱的赚头,浙江人也会一丝不苟地去赚。在南京路,不管是“珍珠王”丁美复,还是“电气巨人”郑荣德,还是“衬衫之首”的李如成,他们自己都坦言,他们的大生意都是从小生意逐渐做大的。
前天我刚出门就碰见我认识多年的浙江朋友,正因为我去过上海,对我这个朋友更加肃然起敬。20年前,他远离家乡来我们这里租个小店卖眼镜。作为文化水平不高的浙江农村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务实肯干的精神,在经商过程中,早已习惯了以几分甚至几厘的利润与人血拼,因此获取的机会和利润十分惊人。如今的他,已经成为有几个专营眼镜店铺的老板,连他自己都承认,一生中在这里赚取了“第一桶金”。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意经,低成本战术在市场上的释放,也是“哈佛”精深的经营理念之市俗实用,更是浙江生意人走向成功的一大奥秘。
实践证明,旅游是锻炼身体、开阔眼界、游览风光、广交朋友、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最好时机,也是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一种需要。但不管旅行多么美好,生活是常态。旅游的时间毕竟是暂短、有限的,它只是手段,不是终极目标,途中的美景,可以欣赏,不必流连。我们必须记住,旅行不是探险,代价不宜太大。这么多年,真正把旅行当一生的追求的,好像只有一个徐霞客。每当完成一次旅行,应该就是完成一次思想和情感的加油。加了油就该继续努力,继续打拼,毕竟这人生,还有更好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
我为啥不旅游【2】
大前天晚饭后去东湖游泳的路上遇到单位的一位同事,他非常喜欢“穿越”,就是去爬没有人爬过的山,还曾从没有人爬过的山崖上掉了下来,脑袋摔的像血葫芦似的,缝了好几针,差点丧命。我劝他:“穿越太危险了,要保证安全,爬爬滴水壶就行了。”他说:“爬别人爬过的山还有啥意思啊。”闻听此言,令我不可思议。我暗想,这真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啊。
同事爱穿越一事,让我想到许多人爱旅游。我是不爱旅游的人,过去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因为没有通讯设施,没有铁路交通,只好靠步行。现在改革开放了,交通也方便了,坐飞机想去哪就去哪,因此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攒了一辈子的钱都不惜花费在旅游上。当然,旅游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没有信息现代化,我也许也是非常爱旅游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小时候的愿望,可如今我一本书都不读了,一次远门也不想出了,因为有了电脑和手机连网,运筹股掌之间便闻天下一切,何必非歹出去旅游亲眼目睹呢。
我斗胆分析爱旅游的人是为了两个满足,一是满足想见见世面的求知需要,另一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的需要,和朋友一唠嗑,说自己坐过飞机去过欧美,若去过南极、北极,那就更加神气了。
我是一辈子不打算坐飞机的人,更不想离家出走去旅游,主要是因为我害怕失联。过去的幸福生活场景是“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如今也不必家里搁不下,非去几内亚(挤累压)。
我经常听到旅游回来的人对我说:“出去一趟,真是花钱遭罪,哪好也不如家好。”可是家再好还是喜欢出去旅游,这就是人们的一种心理作用,觉得不到现场亲眼看看那就不一定是真的。火星还没有人上去呢,我相信那一定不是假的。
我每天有骑的,有游的,有跳的,有玩的,那真比出门旅游快乐多了。将来我去旅游的地方就选在天堂了,若能下地狱旅游一圈也挺好的。当然,那都是我下辈子的事了。
旅游不仅是看景点【3】
前几天,想趁国庆小长假出外走走。于是,提前选择了一个山清水秀的景区,与对方旅行社联系有关车辆、住宿等。原本计划在那里呆上五天左右,可刚说出计划,对方就毫无商量,也煞费苦心地进行劝阻:这个地方,大家最多玩三天,你多了两天没景点可看。磨了几次嘴皮,把我的兴致都磨没了。我的想法确实与他们的日常安排差距很大,又适逢是旅游旺季,所以,尽管我愿意出钱,他们也不乐意赚。我好想对他们说:有一种旅游,不仅仅是看景点。但似乎说开了话太多,也就作罢。毕竟,目前的旅游主流还是满足于“赶景点”,他们需要跟着主流设计盈利方式。但我相信,想利用假期到美景中做“慢感受,陶冶身心”的人会越来越多。
旅游,不应该只是脚在动,眼在看,再就是“咔嚓、咔嚓”拍个照。然后,一通整理,迫不及待发到朋友圈,就算是硕果累累。而问到感受,大同小异是:景好美,人好累。
我想残忍问一句:你心的收获呢?我想冷酷地说:你拍下那么多照片,只不过是“到此一游”的印记。
旅游,应该重在过程。不应该赶鸭子似的:一个景点,匆匆浏览一下,拍几张照,又赶赴另一个景点。
如果,旅游总是脚步匆忙,总是比肩接踵,总是客房爆满,总是拥挤,总是嘈杂;如果,旅游没有用心去感受异地的氛围,没有用心去聆听风景的声音,没有用心去体会古迹的厚重。一场旅游,也只不过是花着时间和金钱,满足“曾经来过”的愿望而已。旅游的过程,也许除了紧张和劳累,找不到一丝因为旅游而泛起的心的涟漪。借用周国平先生的话:“一切的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急功近利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
旅游的过程应该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因为不同的地方的人,会有不同的习性爱好,在与他们交错的刹那,会充盈我们的人生;因为不同的景点,是一段历史,或者是一道人文,在我们进去的时候,会点化我们的思想;因为不同的风景,会让我们的心受到触动,那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那清脆的鸟鸣,那沧桑的古树,一切的一切,会敲开我们的心窗,让我们坦然接受荡涤。
真正的旅游,要带上拍摄工具,更要带上心。
如果,一场旅游,不能让心有所获取,那不如等等,因为,旅游不应该只是看景点。
旅游吧朋友【4】
朋友曾劝我出国去看看,但一直没能动身。前几年虽已退休,但上有八、九十的老妈,下有两、三岁的外孙,怎么走得出去呢?况且,一个人随团旅游,没有熟人一道,也感觉没什么意思!
现在老妈离世,外孙也5岁半了,朋友们聚在一起商议去泰国旅游,一个团全是同事和好朋友,把外孙也带上,夏天就要上学了,现在正是机会。说干就干,办护照、联系旅行社、定旅游路线和时间……,一切忙碌又有序,终于能跨出国门看一看了!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首《我想去桂林》的歌曲唱红了大江南北,那种“有时间没钱”而“有钱又没时间”的无奈,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年轻人渴望旅游的愿望。
我们这代人都曾经历过文革时的大串联,那是唯一可以享受“有时间没钱而旅游”的时代。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红卫兵登上南来北往的火车,不需买票,到达后还有红卫兵接待站安排食宿,那是多么惬意的“旅游”啊!我还记得母亲曾对我讲过,有一天在工作中临时回家,发现当时只有十一岁的弟弟正在收拾行装,大吃一惊,原来他也想跟大哥哥姐姐们外出串联!只可惜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年轻人去的是大城市,迷的是“革命”,极少有人真的是为了游览祖国的山川河流、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到了真的懂得旅游时,又进入“有钱而没时间”的尴尬处境了。
中国历史上以旅游为生,魂系祖国山河,贡献巨大的伟人,当数徐霞客莫属。他的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也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可在中学时代,我喜欢的游记,反而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非常有意境,像“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一直能熟读背诵,深受感染。当时很向往能像古人那样遍游祖国的山川江河。
我还真的作了一次单车独自旅行。从四川广元出发,沿着嘉陵江经苍溪、阆中、南部、仪陇、西充、南充、合川、北培到重庆,再跨长江南下经綦江到贵州娄山关,行程上千公里,耗时十天左右吧。顺着普通公路,行人和车辆都很少,欣赏周围风光,途径小镇休息饮食,非常自由。那时年轻,找了一辆被人丢弃的旧自行车,前后刹车都没有,竟然敢上路!我把前后挡泥板都卸掉,用脚踩着轮胎当刹车,到后来一双鞋心都被磨穿了。最惊险的一幕曾发生在广元到苍溪的路上,沿盘山公路下坡,一个急弯正好撞在缓慢爬坡的客车前,把所有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司机下来教育我,小伙子不要命了吗,没刹车都敢走?还有一次,公路是个长下坡后接一个小坡,我放开双脚让车快速冲坡,在速度慢下来的瞬间,立刻蹬踏板加力,想借劲一鼓作气骑上小坡。谁知事与愿违,链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力道,只听“咔擦”一声,链条断了!幸好小坡上有个小镇子,找到一个铁匠铺,才把链条接上。
徐霞客旅游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他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而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他靠信念、靠践行生命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出游。
我们今天的旅游,则完全没有徐霞客的境界了。飞机、高铁、小汽车和高速公路,让出门旅游变得成了家常便饭。旅游的目的也就变成“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广交朋友陶冶情操”、“旅游健身增强体质”之类了。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使然。
然而,也不乏惊险刺激的一幕。这次到泰国旅游,为了感受最热情难忘的芭提雅之夜,来到暹罗湾码头准备搭乘暹罗公主号,欣赏霓虹夜色!可这天风大浪大,大渡船难以靠岸,码头上聚集的等待上船的游客和团队,人山人海,蔚为壮观!我正好站在了码头边栏杆处,看见水手艰难地将缆绳固定,大渡船仍然在风浪中上下颠簸,保护船舷的橡胶大轮胎在风浪冲击下被挤压得变了形,若没有它,船早就被撞破。渡船上和码头上各有两个水手,瞅准浪头稍平稳的瞬间,双双牵住一个乘客拽,就这样将几百个乘客接下,又将几百个乘客送上船。大船将整个码头都遮住了,船头上下颠簸的幅度很大,一时间我感到头晕眼花,仿佛不是船在动,而是我与所在的码头一起剧烈的上下颠簸,我赶紧离开栏杆处,来到人群中。码头上人声鼎沸,我们团正和另一个团赛歌,好不热闹!这时导游举着小黄旗,让我们紧跟着去另一个登船口,我们排成单行,一边挥动手臂,一边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人群中穿行,吸引了众多的目光,顿时风声、涛声、喧闹声都被来自异国他乡的红歌镇住,旁边有游人评论:只有重庆的大妈们才唱得出这样的阵势!
小外孙迷上了《奔跑吧兄弟》,这是一档竞技类游戏节目,孩子喜欢明星、喜欢游戏,是节目吸引孩子的原因吧。可我看到的却是“旅游”:从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到浙江的乌镇,从丝绸之路的大漠黄沙到敦煌的莫高窟,从黄浦江外滩到大上海的东方明珠,从长江边的南滨路到解放碑的国泰大剧院,从中国北京的鸟巢、鼓楼到韩国的首尔、济州岛,美景和帅哥美女搭配,在博得观众欢愉的背后,能吸引人们去这些地方旅游,才是各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纷纷支持《奔跑吧兄弟》剧组拍摄的真正原因。
当旅游变得更加大众化时,便成就了商机。据说去年全国旅游接待的总人数达37。6亿次,总收入达3。3万亿元。发达国家旅游收入要占GDP10%左右,我们国家大概在4-5%之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当旅游变得跟“消费”相关时,乐趣就打折扣了!
记得在去金沙岛旅游的途中,泰国导游不停地鼓动我们参加自费项目,包括200元一人的海鲜大餐、还有观看表演、海底娱乐等,总共每人要另加800元左右的人民币,见我们所有的人无动于衷,他生气了,撂下一长串狠话:舍不得吃舍不得玩,你们出来干啥?
泰国旅游局还规定,每个游客必须带有4千元的现金备查,未成年人和超过65岁的老人随团,还要比正常人增加300元收费,据说是因为这些人不消费。其实恰恰错了,未成年人消费更狠。我那5岁的外孙,看到标价3700多泰铢的大象枕套的硅胶枕头时,抱住不放手,非要买不可。结果我花了1千2百多元人民币买了两个枕头。在我们的带动下,其他团员纷纷下手,又是枕头又是床垫,导游一下高兴起来,态度大变,后来又是送我们免费水果餐,又是免费带我们参观需要自费的太平洋观景台,若不是因为时间不够,还准备带我们去魔幻宫。前后两重天,就是看你舍不舍得花钱!
不过,旅游带来的快乐和体验还是令人终身难忘!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饱含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异国它乡的风土人情,无不让你感到惊叹而心旷神怡。忘不了大皇宫的金碧辉煌、忘不了海边沙滩上的炫丽甜蜜,忘不了大象表演的妙趣横生、忘不了游览参观时的欢乐留影。这一趟出行,还是值得的。
[关于旅游的优美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meiwen/15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