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回到父母所在的故乡小城,与家人团聚,一大家15口人共享天伦之乐,尽诉亲情之情,孩子们兴高采烈,大人们其乐融融。想起了流逝的年的故事。。。。。。
年永远是孩子们快乐的日子,特别是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除去令人向往的贴春联、吃大餐、穿新衣、挣压岁钱等环节外,还有许多特殊的记忆萦绕在脑海。
现存最早的记忆,是小时候进入腊月准备过年的情景。那时父母工资低,家里孩子多,加上处于供给制时代,所以,过年时的花销是要精打细算的。父母会把挣到的工资分成若干个部分,并分别用纸条做上标记:买肉的,买粮的,买油的,买糖的,给父母长辈的,如此种种,有限的收入不允许超支,必须严格控制花销额度。有时父母会交给我其中的一部分外出采购,比如排队买肉、买鞭炮、买糖果,我自会乐的屁颠屁颠地去完成,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了,因为知道离分享这些美味和消费这些奢侈品的时候越来越近了。[由Www.yahoo001.Com整理]
那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家里的茶几上摆上各种花生、瓜子、糖果等其他时令水果供随时食用。离过年还有两三天的时候,父母会把买来的糖果零食分成若干份,除去留作招待客人的以外,剩下的几份平均分给几个孩子,告诉孩子们这些东西是要一直吃到过了正月的,其实也就是在正月里才可以吃到这些。于是我们这些孩子会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收起来,各自藏到一个不被其他人发现的秘密地方,以防别人吃完自己的以后被顺手牵羊,即便如此,有时还是会发生些不愉快的事情,那时父母还要当很难当的法官去审理这些被“盗”的案件,然后设法摆平这些纠纷。
过年对于男孩子来说,能够放上一些鞭炮是非常向往的事情,当然父母也会给我们买上一些,但拿现在的标准来比,数量是非常“吝啬”的,记得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四五百响,十几个二踢脚(两响炮),稍微奢侈的时候也会给买点儿穿天猴之类的焰火,都是价格低廉的那种。鞭炮的燃放也是要有计划的,三十、初一、初五、十五都得有所安排,所以放连响的一挂鞭是很奢侈的事情,基本上不会有,一般都是一挂100响的分成两次燃放,剩下的时候就是将100响的鞭炮逐个拆开,点燃一炷香,一个一个单蹦,遇到哑火的鞭炮,我们会把没有引信的鞭炮折断或者把里面的火药剥离出来,重新点燃,享受火焰喷射的样子。这些有限的过年装备对于贪玩的男孩子们来说是很残酷的,于是我们会偷偷摸摸地自筹资金买一些鞭炮,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鞭是二角钱100响,二踢脚是2分钱一个。自筹资金来自于这一年的积累,都是一分一分攒起来的,最多的时候可以有10元钱左右,在四十多年前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过年的这几天,经常和小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大街上用二踢脚玩打仗的游戏,那时还有城墙,会有一部分人在城墙上守城,一部分人攻城,靠着密集的火力冲上城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早些时候,家里没有电视,也谈不上有春晚,但守岁是必须的。三十晚上,我们会结伴去俱乐部猜谜语,观花灯,然后领到一张张印有年历的卡片带回家中,一边吃着分到手的零食,一边欣赏着年历卡片,一边盼着天亮,那时心目中并没有零点的概念,天亮了,年也就来了。但往往并不能坚持到最后,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印象中好像鞭炮燃放并不在现在的零点左右,而是大年初一的清晨。这一天往往在睡眼朦胧中被鞭炮声叫醒。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起得很早,把屋里收拾得干净利索,早早吃过早饭,等着拜年的人们上门,同学们会一个串一个,最后形成一个十几二十人的庞大队伍,挨家挨户去拜年,不用磕头,一句过年好,会引来大人们会心的微笑和奖赏,给我们分发些糖果或者自制的油炸零食。讲究些的人家会给每个拜年的人沏上一杯红糖水,祝福来年红红火火,生活甜蜜幸福。
年前,每家每户都会扎花灯,这种花灯不同于现在的大红灯笼,是用纯手工制作的,先用铁丝或者木条围好外形,大部分是正棱形、五角星、动物形状等样子的,然后在外边粘上花花绿绿的彩纸,在底部固定一个木条穿一根铁钉,晚上天黑时将蜡烛穿在铁钉上点燃,高高挂到大门的两侧。由于当时居住的是联排的简易家属宿舍,各家各户门挨门,当花灯亮起的时候,从远处望去,场面非常壮观,煞是好看。这时人们也会借串门的机会欣赏这些花灯,并对其评头论足,遇到做的好的,会赞不绝口。但这种花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遇到风大的时候,里面的蜡烛会被吹灭,甚至引燃花灯,那时条件所限,人们都舍不得在里面拉上一盏电灯。
家乡过年还有一个闹红火的习俗,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元宵节这几天,在这三天里,一些条件好的单位会做好大型的花灯,放置到指定的地方展出,同时把汽车装饰成各式各样的彩车,每天都会有彩车引领的集会游行,伴随着传统的秧歌、高跷、旱船、背棍、抬棍等群众文体活动一并进行,晚上的花灯展也是五彩缤纷,热闹异常,无论文体游行还是花灯展,大有打擂台的架势。这几天几乎可以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只要能走动的,都会出去凑凑热闹,享受过年的喜悦。
正月十五的晚上,小城会在指定的地点燃放大型焰火,这种焰火燃放一般是由单位组织的,其花费是个人所不能负担起的,因此会吸引许多市民观看,除现在常见的礼花类的焰火外,印象最深的还有一种叫做“铁火”的土焰火,观众站在安全的位置,工作人员穿戴好防护衣物,从炼钢炉里舀出来刚刚融化的铁水或钢渣,在高高的南门桥上,用铁锨扬起又打开,多人同时操作,钢花四溅,观众一阵欢呼,场面蔚为壮观。
儿时的过年时光是令人兴奋和充满期待的,随着年轮的推移,这种年味似乎越来越淡漠了,只有浓浓的亲情仍然萦绕在心头,每到过年,仍然想回到故乡的小城,与父母家人团聚,尽管时间是短暂的。而且只有回到儿时的故乡,才能回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充分享受那种难以名状的温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meiwen/17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