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励志教育的弊端

当今的弊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弄清楚“成功是什么”,才能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明确了“成功是一种精神状态”,“成功是快乐工作,积极生活”,那么我们要引导学生的就是调整最佳的精神状态面对每一天,学生在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快乐工作,积极生活”做准备的。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推行励志教育的过程中,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剑走偏锋”。因为没有理性的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就不可能做一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

一、界定目标较为功利

      2001年,湖南省株洲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尹健亭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报纸披露了这件事,有人将尹健亭的观点概括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挣大钱,娶美女,生一个聪明的儿子”。于是,网上网下一片哗然,人们议论纷纷。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也许我们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知识改变命运”,很多人渴望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很多人也确实走通了这条路,离开了大山,走进了城市,谋得一份好工作,有妻有儿,有房有车。但是,这并非读书的唯一目标,甚至对很多人而言,这只是人生奋斗过程中顺带而来的“结果”,水到渠成的“结果”。

      哲学家冯友兰曾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如此说来,尹健亭读书的“目标”虽然合理,但只能算“功利境界”,但是,如此,那世界就是“人人为我”的自私自利的世界了。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幸福感也会打折扣的。

      那么,你为何读书?这是学生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你为何教书?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制订目标脱离实际

      我第一次听到“垃圾时间”这个词是在看NBA的比赛时,当时两队的比分差距太大,球被领先的一方控制着,比分领先的一方慢慢地磨蹭着时间;落后的一方已失去了斗志——距离太远,追也追不上,也在磨蹭时间。当时的解说员用的就是这个词:“比赛已进入垃圾时间……”

      今天,我却在教室里听到一位学生如是说:“这垃圾时间,真难挨啊——”我停下即将走出教室的脚步,本能地回头看他,他的目光和我接触的一瞬,吃下了“啊——”的后半截。我没说什么,步履沉重地走出教室。

      “逝者如斯!”几千年前,先哲站在河边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一去不复返!从那以后,“时光如流水”这样的比喻曾被无数人用了无数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少人为这年年岁岁相似的花,岁岁年年不同的人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匆匆中,花已凋,美景逝,人易老!多少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切伤时伤春的语言都未曾留在他的脑海,为什么?我心情沉重。

      看着楼下那块倒计时牌:“离高考仅有43天”!只要一走出教室,站在走廊往下看,就能看到这个数字。但是,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摆设而已。为什么?

      回到办公室,顺口把学生的这句话说给同事听,一位同事的惊人之语让我心头一震:“他都觉得没希望了,那当然是垃圾时间了!”“再说,在挨时间的学生又何止他一个?多着哩!”

      是啊,看不到希望,只能是“熬”!可是,是谁让他们觉得没希望呢?想起距离高考50天的动员会上,上去表决心者说:“天道酬勤,在流火的六月,一定圆我大学梦!”可1500多人中真正考上大学的又有多少人呢?能榜上有名的,只是三四百人,而有一千多人在高考之后是要么回家务农,或者南下打工,或者再来复读的。但是,我们大会小会上提得最多的就是:“2004年,圆我大学梦!”本想激励人的话却让多少人心生失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之后,那再也无法提高的分数,又让多少人失望乃至绝望!于是,这珍贵如金的时间就被他们视为“垃圾”了!

      脱离实际的口号啊,到底是激励人还是打击人?学生无法登上珠穆朗玛峰,却要对学生说:“珠峰不可怕,只要肯登攀。”学生无法“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却要对学生说:“振动翅膀,定能蟾宫折桂。”全校能“跨长江过黄河”读大学的只有寥寥数人,却要对学生说:“乘风破浪,定能跨长江过黄河挥师北上。”有时想想,这是多么可笑又是多么可悲啊!当我们的口号只剩下声音而没有实际内容时,学生的心中只有失望的漫漫黄沙而没有希望的绿洲,我们的教育是怎样的失败?!

      我想,我们明知道他们不能“上九天揽月”,不能“下五洋捉鳖”,倒不如激励他们去摘那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葡萄”,去捞那努一把力就能得到的“小鱼”。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一位老人听农庄主席作报告,农庄主席说美好的生活已经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了。老人不理解,回家问上学的孙子什么是地平线,孙子对爷爷说:“地平线就是遥远的天边的一条线,我们能看得见却摸不着,你越是靠近它,就觉得它离你反而越远。”老人叹了口气说:“完了,没有希望了。”

      在我们的校园里,这个笑话并不是“笑话”。

      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勉励学生,当“目标”成为“遥远的地平线”时,它不仅没有激发他们的斗志,而且还让他们失去信心。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时,不能仅仅为了目标之高远而忽略眼前的现状,合理目标,立足于每一天的“修炼”,激励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一步一步往前走,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

三、追求目标急功近利

      现在的校园不是没有“励志”,而是太多“励志”:早晨,响亮的口号响彻校园:“头悬梁,锥刺骨,拼搏100天,幸福一辈子”;校园里,处处有:“挥师北上终有日,成功折桂会有时”;教室里,连“我以我血祭高考”这样的横幅都上墙了……但细细读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标语的背后都只立足于一个目标——“高考”!但,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勉励学生心志,如果只为着眼于眼前三寸地的这丁点利益,学生就很容易被“考试”打倒,被“名次”击败。老师,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名次的提升和成绩的进步上,而忽略甚至否定学生的努力过程和其他方面的品质。的备考,周周小测,月月大考,学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考试击中,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头颅刚刚昂起三五日或者三五个星期,又因无法达成目标而失去信心,重新成为“沉默的羔羊”。老师也很容易因为某些学生的“毫无长进”而失去信心和耐心,一次月考上不去,还耐心地教育;第二次月考又来了,学生成绩还是提高不快,老师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耐心也在接受考验;第三次月考又如约而至,成绩依然如故,老师终于发话了:“没戏了,也就这样了……”我们只有认清了“励志”的本质,才能有耐心允许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考试打击中调整自己,而且也会接受“考试只是学校生活的一小部分内容”的现实。真正的励志,不是看那个“结果”,而是看学生努力的过程,看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德性。

      《小故事,大道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翁想培养好儿子以继承父业,可儿子快成年了,富翁总觉得儿子将来难以支撑自己苦苦刨下的家业。尤其令他烦恼的是,儿子拘谨胆小,见了生人竟脸红心跳,甚至瑟瑟发抖。正当富翁为这事一筹莫展时,他的一个练拳击的朋友提出,愿意尝试教育富翁的孩子。朋友只向富翁提一个要求,三年培养期中不得与孩子见面。很快三年过去,朋友约富翁领回儿子。那天,他特地为富翁安排了一场儿子的拳击赛,以展示三年培养的结果。朋友让富翁的儿子跟教练对抗,比赛过程中,富翁的儿子被对手击倒了20次,但他都勇敢地爬起继续搏击。

      比赛结束,当朋友和教练为富翁的儿子喝彩时,富翁却一个劲失望地摇着头,不住地喃喃:“被击倒了20次,20次……”朋友看着富翁的表情,听着富翁的唠叨,恍然大悟地对富翁说:“我终于明白你教育儿子失败的原因了。”随后朋友反复和富翁剖析这了不起的“20次爬起”,富翁也终于领悟到了教子的正确方法。回去后,在富翁的正确引导下,儿子很快成了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实现了富翁的愿望。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就是那个“富翁“,只看到学生跌倒下去的次数,没有看到学生爬起的次数。很多学生在考试的征途中,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迎接下一次考试……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 []

分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meiwen/2954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