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珍催我写点东西。因其公众号初建,立意可嘉:要为众生做点事,以法利生,能帮到大家时最好。她热爱“身、心、灵”成长,经验丰富,又有文才,算是难能可贵了。我满口应允,困于时间有限,常作浅尝遏止状,愿以飨读者。感谢阅读。
01
腊月。清晨5点,村子附近便有十多人集聚。坐骑是清一色电瓶车,他问:“这些人在做什么?”[由整理]
她答:“是被养殖户顾来捉蛏的。每天在涨潮时收工,半天几个小时,每人150元。”
他问,能捉到何时?她说能到清明前后。不过现在的蛏子我们一般都不吃,养殖时用了料,与野生的没法比。还有虾我们也不吃的。
那平时你们吃什么?他觉得惊讶,这么多海塘,这么多海鲜,她却不稀罕。
“我儿子去城里做工,每次回来气色都差、脸上起疙瘩,等住在家里一段时间,气色好转,前后反差很大。家里吃的是自留地里的青菜、萝卜、土豆等,不用化肥农药,环保,新鲜。而城里头儿子都吃快餐。。。。。。”
02
文化大家,一是看其作品,二看其身家性命,多个纬度去观察,便更立体,更能为我所用,为我们所警示。譬如拿唐宋诗词作者说事,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大家苏轼。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流芳百世。但鲜少有人从侧面来看,比如陆游先生,不但作品精彩,其寿命更长。文通气脉,术贯精神。白居易和陆游为官时体恤民情,恩泽大地,用情入诗,但不极端,无形之中获得延年益寿的福报。
03
佛学并不古板。凡睿智觉醒的大德,不单慈悲,更具智慧,幽默风趣常常增色不少。他们遇事洞察因为?缘起?不为情生“色”。
一次,寂静法师与徒弟去某地,要走一段山路。徒弟恭敬地说:“师父您先请。”法师二话没说带头上去。待回来时候,徒弟说:“师傅您先请。”此时天色已暗。法师笑着说:“你们真聪明,上山时让我先走,是好将路上的蛛蛛网清理掉。下山时,天黑,还让我先走,如果我哎呀一声,说明有坑,你们就可以避让了?我知道敬重我,但不可照搬仪式哦。”经此一乐,徒弟恍然大悟,抢在前面引路。
04
话说微信信息众多,有潜心写作者信誓旦旦道:为出作品,坚持“闭关”不看微信。更多人博览微信多了,成了生活一部分,手痒痒,索性开设公众号,隔三差五登台亮相。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好不热闹,俨然一派当年街头巷尾全民卡拉OK的原生态。这些现象都无可厚非,谁叫咱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此乃大势所趋。
片段式阅读,养成习惯,也是一种学习。遇到好的对人有益的文章、段子、音、视频能收藏,能记下来,能进一步的参与,互动,甚至写写心得,这便是好开端——生活需要精神的动力。
话说回来,毕竟网络原态都是些010101的数字二进制码的转换而已。正常人的记忆在7次以上的“过目”,“东西”才不至于被。快餐式的阅读,获得短暂的感官反映,若能长期有效,必定得入眼、入脑、入心。
众口难调,再好的微信,也到不了人们长期关注的份上。从起初的热诚,渐渐进到淡化期。只有当它们成为辅助工具,成为生活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正能量的加油站,成为抚慰苦难,拯救良知,成为衣食住行的助手,才能长期陪伴生活。
05
生命活的平淡,生命活得精彩,是个广泛的话题。有人因为热闹而热闹,有人因为平静而心安,有人因为奋斗而臣服,有人因为痛苦而不堪,不一而足,大千世界,众说纷纭。把一颗心安在当下甚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小到家庭,大至国家,均不过如此。人有保障,物质充实,文明程度自然就能提升。
天上飘的是过眼云烟,嘴上说的是音频波段,眼中见的是色界幻影,耳中听的是风声雨声。有空的时候,静静地关注内心吧。它才是内在的显化,是内在之“神”。有空的时候,静静地将气息驻扎当下吧。它是心胸之母,内在的源泉。哪怕时间不长,哪怕天南海北。哪怕嘈杂的环境,哪怕繁忙的节奏。将心把住,遇恐不慌,遇紧不急。
及时地清空心中的“垃圾”。当无色、无我、无相、内心皆空之时,便离抵达那些无上妙觉的秘境已经不远了。
(圣民:星星网格原创作者。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suibi/22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