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自问世以来以其绮丽迷蒙的意境,穿越时空的求索震撼了震撼了广大读者,作为文学大家的闻一多先生,评论它为“诗歌中的诗歌,顶峰中的顶峰”。更有甚者说它孤篇压倒全唐。然而,人们交口称赞的《春江花月夜》真的有那么好吗?
在我看来,这首诗最明显的弊病就是套用古诗旧语的痕迹明显。且不说众口相传开篇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连”的妙用,实际上是套用的王昌连“”寒雨连江夜入吴”之句。还有“何人”“何处”“何人”“谁家”这样的句式,竟然接二连三不厌其烦出现!这种句式在古体诗中可谓陈词滥调,去看前人,“谁家玉笛暗飞声”,“不知秋思落谁家”之句,就能明显感觉到此诗有东施效颦,搪塞文字之嫌。也不明白诗人是不是个性偏爱这样的句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我们阅读时的审美疲劳。
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处。“何处春江无月明”“天上白沙看不见”。“空里流霜不觉飞”,“江天一色无纤尘”“清风浦上不胜愁”“玉户中卷不去”,还包括“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这些结构相同的诗句罗列起来竟有如此之多,能够说通篇都在这种单调的节奏中重复进行,简直让人昏昏欲睡,无法在诗句的品读中找到古诗词凝练简洁之美。[由整理]
其次在朦胧曼妙的意境营造下所掩盖,但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本诗的思想境界同样犯了人云亦云,缺乏深度的弊病,有人说这首诗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展开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揭示出富有哲理的人生感叹,且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表面上看对仗工整,无懈可击。其实此前李白就有青天有月能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的名句。虽然说诗句撞衫的现象很常见,但是优秀的诗人,往往能在前人词句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更进一层。但若说江畔二句不仅仅没有创新,还在前人诗句的意境上相比却是倒退了。如果说这一句是发问,那么下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相似”就是可有可无的,这一句看似回答,其实是依旧徘徊在问题的边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显得剩余而没有好处。紧接而来的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同样又犯了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语意上的重复。至于后面的借月光书写闺情的句子则更显得老生常谈,又没有真情实感。后面又写到了自我的思乡之情,这种过度实在不是很自然,由他人到自我,由感情到思乡之情,两种情绪的交织,给人一种模糊朦胧之感的同时,也让人无法真正搞清楚诗人此刻的情绪,也就无法到达以情动人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suibi/22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