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长期辱骂并精神暴力母亲,上海法院签发保护令外,还做了这件事

儿子长期辱骂并精神暴力母亲,上海法院签发保护令外,还做了这件事

记者 | 胡蝶飞

儿子以照顾为由与母亲住在一起

却多次对母亲进行辱骂

甚至严重侮辱其人格尊严

母亲不堪长期遭受

无奈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这一人身保护令能否落实?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婚姻家庭纠纷中妇女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

并发布典型案例

其中一起典型案例中,父亲过世后,儿子房某以照顾母亲瞿某为由住进瞿某家中。但是,因为生活习惯差异巨大,双方矛盾冲突激烈,房某甚至多次对母亲进行辱骂,严重侮辱其人格尊严。为此,母亲数次向居委会求助、拨打报警电话,但仍遭受长期精神暴力。无奈之下,瞿某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审理认为,对于房某骚扰、辱骂母亲瞿某的事实有录音及报警记录为证,该事实具有高度盖然性,最终法院签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房某以辱骂等方式对瞿某实施家庭暴力,并对房某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

“我们依托涉家暴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将这一因家暴出具的《人身保护令》及相关案件信息共享至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凌捷介绍。

上海市妇联迅速反应,实地走访了解情况,依托其妇女维权驿站项目,联合区妇联、街道妇联、派出所、律师等多方力量为双方搭建沟通桥梁,缓和双方关系。

在多方努力下,房某与母亲双方就赡养、财产等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最终,房某搬离了母亲瞿某的住所,并承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矛盾得到了实质性化解。

儿子长期辱骂并精神暴力母亲,上海法院签发保护令外,还做了这件事 (图1)

白皮书显示,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上海一中院辖区七家基层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77件。其中,80.23%涉及成年女性保护,15.82%涉及未成年人保护。

“签发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凌捷认为,这既反映了社会对家庭暴力此类侵害人身安全行为关注度的提高,同时也表明法院在保护家暴受害者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利,可以维护自身权益。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也为受害者提供了更多帮助,让受害人更有信心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司法实践中,人身安全保护令落实的难点在于法院与妇联等有关部门未能建立案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致使相关部门因缺乏涉诉家庭暴力信息的来源,难以与法院在反家庭暴力方面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军介绍,针对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上海一中院联合嘉定法院创建了“涉家暴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应用场景。

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在全市范围内筛查涉家暴案件信息,将因家暴出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及相关案件信息共享至上海市妇联,联络各方力量,协力打造反家庭暴力协调联动机制。

“这一应用场景建设完成后,在妇女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凌捷告诉记者,截至2025年6月30日,“涉家暴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应用场景共筛查到522条涉家暴案件数据,并向上海市妇联进行推送,共涉及241件案件,270名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人,主要包括妇女、儿童、老人三类家暴受害人。上海市妇联收到数据后立即对所涉案件进行了全部排查,并将重点案件纳入“妇女维权驿站”项目,提供综合维权服务,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来源:上海法治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toutiao/3563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