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家住长治县的我便知向南10公里,有个能吃饱饭、饿不着的的荫城。直到改革初期第一次踏入荫城,最深的影响但是是街人繁杂、房屋新旧相间而已,远不如熟悉的村寨亲切。
成年之后,我陪着以前在荫城铁厂做工的母亲再次来到小镇,一齐走过几个锈迹斑斑的小高炉,才慢慢了解到自明清繁盛到文革残留的制铁传说竟让荫城名扬四海,远不是一个偏僻乡镇的概念。
随着年龄增长,我又一次次贴近荫城,闻名遐迩的铁府、茶道对我而言,依然只是历史记载的"商贾如云、列市如栉、千里铁府、万里荫城"等故事,倒是现存的一座座民宅让我心潮澎湃,如泣如诉。[由整理]
荫城古镇现存5096间明清建筑,特色院落18座,旧戏台、古城门、牌楼祠堂各有5处以上,门面店铺500多家,构成了宏伟壮观的村落建筑群,折射着昔日因铁而生、因茶而荣的繁荣。
如今的古镇虽然早已褪去了繁华的外衣,却能够让智者得到古朴宁静的享受。个性是街边一个个相临的老房老铺,自然让我们想象到昔日热闹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的经典故事。
背靠雄山,两侧的陶清河与北河从东西流过,这不仅仅是荫城的基本格局,更是古老村镇遵循的选址方式。荫城就是在这山水之间的台地上繁育了一代代生灵。
山西自然不乏古老的建筑,但荫城古镇肯定是山西明清古村镇建筑的杰出代表。无论是至今依然开阔的街道,还是布局科学的店铺和精美绝伦的建筑,无不真实保存着明清时代社会人生的历史记忆,吸引着人们探寻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潞州荫城,荫城铁器。这天,在荫城古镇虽然听不到"叮叮咣咣"的打铁声了,"日夜铃铛响,骆驼排成行"更是昨日旧影。但是荫城黑铁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镇上一条条街巷、一间间古屋、一块块砖瓦。它并没有走远,仍旧与荫城人民相依为命、共存共生。那以前在那里创业的风云人物更是魂归雄山,保佑着与荫城心有灵犀的你、我!
在一次次的寻梦中,我曾想走进每一个房屋、扶摸每一块青砖青瓦,不只是回忆历史,只是想了解曾在荫城叱咤风云的先祖,更包括以前经历过民国、文革时期依旧体验铁器的姥爷、母亲。
或许真的可能是家乡的缘故,使我对荫城会有如此的钟爱和思考。也正缘于此,更渴望修复改造即将垮塌的建筑,却个性怕破坏了依存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但我深信,这座古镇在古今之间,从南向北,如同观看一棵古树的年轮,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岁月的变迁。明清时的老宅、铁铺,民国时代的住房,好似穿越一个时空长廊,在你身边悄然经由的,不是一座座建筑,而是一段段值得你回味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wenzhang/22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