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的天安门广场来了一批运动的使者,他们是在数万人抽签中脱颖而出的马拉松爱好者,当然,我是幸运的中签者。北京马拉松是所有马拉松爱好者向往得赛事。
准备出发,喇叭里传来国歌的伴奏,于是所有人放声歌唱,万人国歌,听得我激动的瞬间就掉泪了,我的北京,我的国歌。
7:30分比赛枪响,C字段选手十分钟后才从冗长拥挤的队伍中移步到赛程的起点,开跑后,选手瞬时填满规整的长安街,跑过天安门广场,我没有像其他跑友停下脚步去照相,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人流闪烁流动,缤纷无比,涌向复兴路,直通8公里开外的西三环。因为三环与复兴路的高差,位于后面的我远眺这支流动的队伍,恰像一弯逆行而上的人流瀑布。[由整理]
当天,北京气温偏高,空气质量还好。前20公里,我以5分半配速行进,还算简单。9点30分,我到达比赛半程处(21公里),此时却完全没有丝毫的疲乏感,对接下来的完赛充满了信心。20公里至30公里,赛道穿越海淀区,经过许多高楼林立的大学,古朴恢宏的座座校门前都涌满拉着横幅、高喊加油的学生,印象深刻的是北航大,学生基本铺满赛道两侧,为其参赛校友加油。这段赛程,因为飘过我以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不知不觉自己放慢了脚步,思绪有些混乱,回忆起那个大学毕业,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心怀梦想,独自一人奔波在这条路上,眼眶湿润了,耳边传来了观众得加油呐喊声,我及时收起了思绪,继续前行。三十公里后,我就没有错过任何一个补给点去喝水。
32公里,那号称比赛的极限阶段如约而至。我开始跑不动了,但是并没有个性吃力,可能是这一路上回想的太多了,分担了我的部分疲惫。35公里,为了补充身体超多流失的盐分和能量,组委会带给的补给物资是食盐和香蕉。粉末状食盐不易抓取,大家以香蕉直接蘸盐食用,就像山东人用大葱蘸着甜面酱。这一甜一咸两种味道在口中搅合,味道实在不同凡响。香蕉不再是香蕉,它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构成。盐也不再是盐,它是氯化钠晶体,补充流失的汗液。
最后这六公里,我的身体并未进入预想的机械运动状态,虽然心里一向重复默念“我是机器,我是机器”,但这咒语在冷酷的赛道上显然丧失了一切效力。我的跑,其实与走快不多少了。进入终点奥体中心以后,是正午时分,烈日当空,每个人饥肠辘辘,有部分选手开始选取步行了,我拖着丧失知觉的双腿,想着必须要坚持跑完,这是我超越他们的最好时机。
我记得完赛前的几个小时想了些什么,记得这一路上捡起的记忆碎片,有些伤感,有些激动,身在其中,享受过程,珍惜这次在这座满是回忆的城市留下我奔跑痕迹的机会,在冲过终点的百米大道上,我倍感简单,觉着期盼着,微笑着眼里略带泪花,很是激动。最后能够坐下休息一会儿了。感谢完赛后发来信息的朋友们,感谢此刻身边还有你们。
我明白这次成绩不会太理想,因为只有我自己明白来北京跑马拉松对于我的好处所在,但是并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竟然还PB了,虽然只比秦皇岛比赛快了一分钟,也算小小进步吧。
记得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说,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这是他从数十场马拉松比赛中获知的人生好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wenzhang/22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