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守望江南(惠州)
自从老白旧书店迁到桥东,我书架上的旧书(本文所说的旧书不含古旧线装书)可说是与日俱增,满堂书香。隔三岔五就要去老白店转转,生怕错过寻觅已久的“知已”好书。
见我手里捧读的总是旧书,就有人十分好奇不解地问:多少有些不足缺陷的旧书又有什么好?为何你总旧书不离不弃,宠爱有加呢?
同一书名内容的书,如《呼啸山庄》,与新版相比,的确,我更喜欢诸如人民文学出版的,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那种老旧版本。在我看来,一本旧书里头隐藏的,总有新书无法感觉与体现的某种特质元素。[由整理]
旧书与新书,就像紫砂壶里手工壶与机械壶的不同,就像旧家具与新家具的差别:旧家具从不用铁钉、螺丝,驳接的地方全用木隼。早期的古旧书(如线装书),从封面设计、书名题字、装帧、排版到纸张的选择、裁剪、印刷及装订,全靠人工,那时没有流水线,没有机械化;那时编辑家、校对者、出版人等,全都没有经济头脑,那个年代的人没有赚钱的过强欲望,那时的人们都“缺心眼”,不懂得按市场化来利益最大化运作;那年代的人“傻”,没有创收效率追求,不懂得追求批量速成,不做“快餐书”,出一本书往往耗时经年许久,虽是人工打造,但好书的标准不低也不赖,如在校对编辑中的出错率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正是因为那时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书的质量都极高。不像现在,无错不成书。
除了内容不粗制滥造,质量好之外,旧书在装帧设计方面也甚为讲究。越是好书,对封面等的追求越高,从题字到图案选择,再到书中的插图,都从不随便。有条件的作者还会指定让谁谁来设计封面、再请某某书法家题写书名,一本书的出版,比现在用电脑等机器操作,工序要烦琐讲究,认真讲究得多。
此外,极多旧书往往还有可能烙下历史的印迹,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最明显突出,总量也集中大的文革收藏版图书。此外,不少内容好的书,因多种缘故皆已成绝版。旧书,弥漫着时光的痕迹,沾满历史的灰尘,兼备追忆怀旧的情结。本人是60后,少年、中学时代,所看的书几乎都是借来的,“抢来”的,甚至是“偷”来的,又或者是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换来的。那时,且不说是书荒年代,整个国家因为文革,好书都大遭了殃,即便偶尔运气来了,能遇到想买的书,也因为家贫饥饿而望书兴叹。所以,现在去旧书店淘旧书,放佛就是去寻觅与自己失散失联多年的童年挚友。每每在书架,或书堆中看到曾经被自己捧读过又无法拥有的旧书,都会怦然心动。一本旧书,就是一段故事与记忆回味。那时、那地、那走进时间深处的人与事,会不约而同地扑面而来……
如果说去新华书店目的,是为了购买某本新书的话,逛旧书店就是期待邂逅擦肩而过的老朋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遇,那绝对是逛旧书店才能出现的幸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也是逛旧书店才会出现的惊喜。有时因为某种机缘而捡点小漏,那就更不言而喻,暗自窃喜,自鸣得意,并小有成就感的了。
故此,我对旧书怀有特殊的感情。如有机会去到一座城市,我的目光总会指向旧书店,我的思绪自然时时叨念与期待,在陌生的城市看到不期而遇的风景——旧书店。
去年下半年,通过网络获悉深圳有间叫“外来之家"的旧书店,据说规模蛮大,店主亦颇有远见并创意经营理念,也热衷于纸质文化的保护传承,遗憾的是至今还无缘拜会。欣闻本月25号,惠州各路书友,将携伴同往该店与深圳当地爱书人一起联欢相聚,余甚是喜悦,就好比小时盼着尽快过年一样,急不可耐,心向往之!
逛旧书店,无论是否能淘到心仪已久的旧书,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过程氛围上的愉悦体验与享受。我爱静默在城市繁华背后的每一间旧书店,正如我爱已经远去的每一段过往时光。我也想相信,在这繁华世俗,名利当前的现代欲望都市中,象我这样对旧书情有独钟,对旧书人/旧书店满怀敬意与感激的人,并不少见!只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回归并爱上阅读,喜上旧书,以便苦苦煎熬挣扎坚守的旧书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守望江南于惠州2017年3月9日(推荐介绍:守望江南,男,中学语文教师。纸媒阅读守望者,文字教学护卫人。读写结合的勤耕不辍者…外来之家书友会骨干读写成员。其个性开朗,爱读会写,喜茶爱紫砂。笃信“人生有味是清欢,悟读人间百味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wenzhang/22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