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优秀的人不合群,而是你不在他的圈子里

昨天我看了一场关于老雾的专访。

他的采访有几句经典话,尤其是关于“圈层”这个主题的分析,内容如下:

不是你的人脉你够不着,因为你的认知上不去,就算你进了那个圈子,也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朋友。就好比幼儿园的学生,你进了大学,大学的学生哄哄你还可以。但是你要硬跟大家比学业,你就只能搞笑了,只有你的认知上去了,自我优化。你才有更高的圈子,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资源,更多的人脉。

这段真是太赞了。

我说说身边的故事,因为一个社群,认识了一帮朋友,当然正如马东所说:

人这一辈子你每到一个阶段,你身边的人都是正态分布的,什么样的人都有。所以整个社群的人也是五花八门。

当然社群有一个灵魂人物A,,他的见识和阅历远远超过于这一帮社群群友,因为很多群友好学经常找他讨教。

刚开始他古道柔肠有求必应,后来断然拒绝了绝大部分人的邀请。

接着很多群友就说他,高冷,不合群。

但在我看来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比如他经常跟我讨论历史,国际时事,很多比较深刻的话题。

我曾经问他,为什么总是拒绝很多人的邀约。

他直言:

每人都是期待自己成长,我经常帮助他们,让他们获得成长。

但是期间耽误了我很多时间,关键我没有什么进步,没有办法吸取很多能量,那么还不如我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另外很多人的认知水平非常低,没有办法交流。

我明白,其实就是他们不够优秀,进入不了他的圈层。

很多人单纯的把友情归为感情好,这种理解太单纯了。

真正的友情相互欣赏,甚至钦佩,需要实力上的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才能良性发展。

正如莫泊桑的好友是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鲁迅的好友是郁达夫,林语堂,巴金,茅盾;

巴菲特的好友是比尔盖茨,等等。

正常友情之间都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如果实力悬殊太大,没有办法做到认知水平的统一,当然会影响到交流。

就如老雾所说:

小学生永远跟大学生玩儿不到一起,因为认知和实力差距太大了。

这几年我有个明显的感受。

最开始写作,我是被人鄙视得很惨,动不动就问你的作品,相当没有地位。

一个大群基本上都是写作了十几年的传统作家们,大咖们是不搭理我这种年幼无知又默默无名的人。

我也知道,即便他们搭理我也是出于修养,我根本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人。

后来,我奋发图强,默默无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本书一本书地看。

当所有人不看好的时候,竟然陆陆续续很多出版社邀约出书。

一篇篇文章收到大家的好评,还上了微博的热搜,很多刊物邀约写专栏,甚至以前所谓遥不可及的大咖主动加微信,期待作品。

我当时明白了,当你默默无闻靠实力说话,站住脚的时候,不用强求,自然而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圈层。

所以,别再抱怨,优秀的人不合群了,因为你根本不是他们圈子的人。

正真优秀的人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

只有你变得更优秀,不可替代,具有竞争力的时候,那些优秀的朋友才不会冷落你,反而尊敬你,欣赏你,与你共舞!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从一个圈子跳进另外的圈子的过程。

实力是圈子的通行证,而我们努力的根本,就是获得更多资源,更多人生的选择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yulu/3072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