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结精选(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好处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所以,我们就应从小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存在的问题[由整理]

  (一)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1.生活自理潜力

  此刻的大部分孩子,依靠性强,生活自理潜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有些小朋友到中班了每一天睡觉起来穿衣服都不会穿,而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总是把裤子、鞋子穿反,只要一个不留意,那么那天那几个孩子就是穿反了回家了,而当家长来接的时候看见自己孩子的裤子、鞋子是穿反的,心里面必须会责怪老师。其实那一天老师只是一个不留意没去留意。

  2.不良的饮食习惯

  此刻的幼儿体质越来越差,其实这跟他们的进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不想吃饭、吃饭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吃饭时间很长、吃得满桌都是……这些都是不良的进食习惯。一个班级里面吃饭快的孩子跟吃饭慢的孩子相差太多了,有些吃饭慢的孩子一顿饭能够吃半个多小时,有的时候饭都冷了,但是小孩还没吃好。而有些孩子吃饭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上、桌子上甚至是地板上吃的都是米粒还要一边吃饭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

  这些小朋友已经算是好的了,与他们相比还有一些孩子更让人头痛,他们就是挑食、偏食的孩子。其实幼儿园里每一天的菜和点心都是根据营养成分搭配好的,而有些小朋友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不吃,有些小朋友只吃荤菜不吃蔬菜,有些小朋友碰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要吃两碗,自己不喜欢的一碗饭就只吃几口,这些孩子真的很让老师和家长头痛。

  (二)上课常规习惯

  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明白,管理幼儿就宛如栽培小树一样,要时常给它培土、施肥、浇水,将它剩余的小叉剪掉,使它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如果不对小树进行精心的管理,任其东倒西歪,树叉横生,那么小树就难以成材,只能成为火中燃物。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规规矩矩,而有些小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而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动作不停。叫喊、讲话,当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喜欢插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些孩子自己非但不认真上课还要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影响课堂秩序。一下课便像利箭一般冲出教室,到处奔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惹事生非,难以安静。但是让孩子去做运动或者玩乐时,就开心极了,好像放了缰的野马一样,个性来劲。

  二、存在的原因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等等。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如今的小孩子大部分都是有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一辈人的素质肯定不高,有些坏习惯当然也是很难避免的了,而小孩子长时间跟他们在一齐,就会有影响了。模仿真的是小孩子的天性,为什么说一个怎样样的老师交出怎样样的学生,理由就是在那里。孩子认为老师、家长说的话,做的事总是对的,所以他们会模仿。

  案例:一次我在上课,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小声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第一次我看见后提醒他不要说话,之后他又讲了,我叫他起来问他:“你来跟我说说看,刚才老师讲的什么东西。”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他回答出来了。但是我还是批评了他:“不要以为,其他老师说你聪明了,你上课就能够不听了,就能够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了。”之后下课以后,我听见好几个小朋友都走到他那里也去跟他说我上课时说过的话。这些孩子好的没学会,不好的一学就会了。

  (二)纵容

  此刻大部分孩子都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所以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构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必须要明确地证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构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能够,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能够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构成。

  案例: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栋栋,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很宠他,所以他什么都不会,吃饭要老师喂,衣服不会穿。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听。有一次,我们已经在上课了,他妈妈刚刚抱着他进来,而他在哭。状况了解下来才明白,原先是橡皮泥忘在家里没有带来,我们两个老师又哄又骗,可对于他来说一点都不管用,还是要妈妈回家拿,没办法他妈妈只能回家帮他拿。之后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才明白原先在家里他已经习惯了,吃饭什么都是喂的,而且要什么爸爸妈妈总是会满足他,他妈妈说他去超市看中的东西如果不帮他买他就会睡在地上哭,弄的家长没办法只能满足他,所以他已经习惯了。

  (三)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构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孩子的有些不好的行为,一次没有人阻止他,他就会有第二次,慢慢的有第三次、第四次,不断地重复就变成坏习惯了。

  三、解决的方法

  (一)创设环境

  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能够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理解的教学方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主角,理解教育,透过游戏,幼儿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也要透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理解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构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重视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与学校老师要经常交流,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样做,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教师也能够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言传身教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忙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在与孩子、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个性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小孩子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老师的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老师的样貌去做。总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总结精选(2):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礼貌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状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构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就应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此刻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识。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靠性。

  群众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对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提醒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群众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忙别人,或为群众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主动帮忙他人,用心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群众意识,学会遇事思考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此刻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就应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构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学校长沈广慧告诉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始自孩子的幼年。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证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潜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构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就应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职责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总结精选(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处。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方法

  首先作为老师心中要有数,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什么?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就应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就应以学习生活自理潜力为主,自理潜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就应给孩子一种感受,个性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个性是中班幼儿活动潜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我们就应透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就应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就应怎样要”的方法。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资料都要从小班起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构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第二、利用讲故事、学儿歌等形式把抽象的行为具体化。

  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当我们每一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泛泛的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还不能够理解这些要求所涵盖的具体指向和资料。针对该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不如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的传达给他们。比如:透过讲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

  透过儿歌《自己吃饭正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透过儿歌《轻轻》(开门轻轻,关门轻轻,说话轻轻,上下楼梯也轻轻,我要做个小轻轻。)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等等

  第三、幼儿一齐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个性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忙。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样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状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必须的惩罚。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资料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一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持续高度的职责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大班幼儿起床后要学会叠被子练习,哪怕是孩子叠一遍老师再拆开、返工重叠一次;也就应让孩子继续练习,经过一段熟练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能够

  完成得很好并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第四、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坚持正面教育

  陈鹤琴指出:“用心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持续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持续。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到达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当你注意到某些幼儿上课坐姿不端正时,你说一句,看某某坐的姿势真漂亮?幼儿就刷刷都坐好了。

  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罚。如我经常幼儿下楼有把扶手做滑梯的幼儿,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于是下楼游戏前我提出谁下楼再划扶手,就要失去游戏机会。为了避免惩罚,孩子们多数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潜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能游戏。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在逛商场时喜欢乱要东西,如果达不到愿望就当众撒泼,那就就应在出门前讲好最需要买的一件或两件东西多了就不再买,如果不讲理撒泼将受到惩罚,下次不带去逛街了。

  第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爱子们喜欢模仿,个性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用心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上上届大班时,我根据我们班级状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比表,具体资料能够自定,有学习、生活潜力、劳动意识、职责心、交往潜力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标准,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状况,好★中△差。评比发现,我们评比设定的资料不能太多,能够根据发现问题来设计,如冬天时候发现幼儿来园迟到者较多,我们能够增加来园这一项。如发现幼儿自我整理小课桌潜力不好,增加整理课桌项目。我们坚持每一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透过让孩子们透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

  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成人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言传身教还是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每一位带过小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入园加入群众生活的孩子们会时时、事事模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一天来在幼儿园观察到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语气语调活灵活现的表演给家长或是在同伴游戏中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不光是班上的老师,但凡是孩子身边的成人——都就应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因为一个整体,其成员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务必要注意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要求孩子搬椅子轻搬轻放自己也要轻搬轻放,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轻声说话自己也不能大声喧哗,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也应带头使用礼貌用语……

  第六、家园合作

  以前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强调是并列关系)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多么生动地比喻!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职责。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如在自理潜力培养过程中,有一项工作就是在冬天来园后要求孩子们自己叠好外套放在柜子上。我发现很多孩子进教室后脱下外衣都是父母或祖辈包办代替,问及原因是嫌孩子叠的不好,动作又慢。发现这个问题后于是我就做家长工作,并且利用家长园地宣传培养自我服务潜力的重要性。孩子就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变得事事依靠、懒惰,失去了自我服务练习的机会,而使此幼儿的潜力越来越差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习惯要进行持久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要指望好习惯会在一时养成,要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总结精选(4):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以前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个性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累。"他如此强调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何等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呢?

  一、树立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天性好动,在课堂上的表现尤其明显。一是上课不到10分钟,他们就坐不住了,有的把腿自然放在小椅子上垫着坐,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低下头弯着腰做小动作,学习兴趣淡薄等。二是书写握笔姿势不正确,无法完成书写时的三个"一"。三是盲目的模仿别人,服从别人,遇事不动脑筋,缺乏一个独立解决事情的潜力。四是对自己好奇的事总是跃跃欲试。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的心眼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潜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貌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应以身示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用心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用心鼓励,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称为罗森塔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鼓励效应、赏识效应,幼儿的成长需要关心和爱心,需要周围人的尊重和赏识。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只要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能够改变他们一生。人的本性都喜欢听赞扬的话,一个经常得到鼓励、得到赞扬的人是自主的、快乐的、敢于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攀登高峰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鼓励机制,透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安排的时间,带给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构成了一种合理的鼓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构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若能在幼儿期就得到及时的强化,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构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简单、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就会有助于这个孩子今后在这方面构成永久的好习惯。因为,此时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反复性、重复性的特点,任何行为习惯在幼儿期都处于萌芽阶段。既易于养成好习惯,一些坏习惯也易于得到纠正。

  三、家园结合,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构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构成。在幼儿园理解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作用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家长,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适当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其次,家庭要给孩子留有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那里所说的活动是指健康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样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总结精选(5):

  幼儿环境行为习惯的培养

  环境是人生存之本,环境教育务必从幼儿抓起,帮忙幼儿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个环保小卫士。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幼儿期的教育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构成的最初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构成将使人一生成长都受益匪浅。然而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环保教育的资料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这不但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活的教育资料,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将绿色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玩中受教育,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晨间游戏时,我让幼儿利用废旧的可乐瓶运水过独木桥,锻炼幼儿的臂力和平衡潜力。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透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智力游戏下环保棋的过程中,幼儿能在相互交流中区分环保和不环保的行为,增长幼儿的环保见识。

  又如:在区角活动的生活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花生、开心果和松子壳等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这样的垃圾能够用来粘贴做装饰画。区域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废旧材料加工厂,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手工,不仅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潜力,还让幼儿明白有些生活垃圾能够变废为宝,孩子们也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一日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杜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契机蕴涵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平常小事,充分发挥教育的随机性,顺应幼儿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一天的一餐两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在盥洗活动中,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轻轻搬动小椅子,轻轻走路,不大声吵闹。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忙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并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另外,针对我班幼儿大声说话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轻轻讲、静静听”,让幼儿明白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并明白一些保护嗓音的办法。在计算活动中,我用“小蜻蜓捉害虫”来教幼儿分合,并告诉幼儿蜻蜓是益虫,我们同样要保护它。再如,户外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在草地里乱打乱闹,不随便摇晃小树,不随便摘花草,慢慢帮忙幼儿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一日活动中我总是有的放矢对幼儿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深信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教师所务必做到的。

  3、自然角观察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透过种植、管理自然角来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多种感官发挥作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

  如:当我发现幼儿不爱护鱼缸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幼儿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它们同样也是鱼妈妈的小宝贝,我们要和老师一齐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

  再如:春天午餐后我带幼儿散步来到了种植园地,菜花开了,引来了好多小蝴蝶,幼儿总是好奇地去捉蝴蝶,并把种植园地的一些菜也踩坏掉。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幼儿明白要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4、节日活动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在节日活动中,我们提倡重参与,重实践,重体现,如植树节之际,我班在园内开展制作环保书签,给小树苗浇水的活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们大(4)班和小(4)班结对互换玩具和图书,让资源再利用。并在班内制作宣传卡,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环保知识竞赛。让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获得知识,愉悦身心,又积累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节日活动还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无烟日,中国土地日等,我们都充分利用。

  二、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潜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忙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

  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种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透过故事讲解,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童话故事《大树和小鸟》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幼儿萌生爱护树木的愿望。故事《小袋子》使幼儿明白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明白有些垃圾能回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此后,幼儿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他们会立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能够说,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2、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幼儿也都喜爱。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的活动中,看见有的小朋友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或水龙头没关紧,我就赶快把水龙头拧紧,并教育幼儿不能浪费水。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节约用水。

  3、透过电视、广播、社会环境以及耳闻目睹,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例如:我从扬子晚报上看到某动物园为取悦游客,满足游客的刺激欲望,向游客出售活的小动物,超多游客买了这些活的小动物亲手扔进鳄鱼嘴里,看它活活被咬死。第二天我就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小朋友。大家都为这些小动物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游客的残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我们发自内心地呼:“救救可爱的动物!”

  4、环境创设与陶冶

  环境创设需要资料与形式统一的美,环境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或课程。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环境教育中我们透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已初见成效,孩子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将继续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幼儿身边的活的教育资料,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zongjie/2295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