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源于小为,每一项“大作”总离不开“小为”的支持。每当我走在街上,看着各种各样优美壮观的建筑,总要想起那些在太阳下默默低头的工作者,没有他们的“小为”,这些优美的“大作”又从何而来呢?每当我路过十字路口,看着马路上井然有序的交通,总会想起那些在酷暑中不辞劳苦的交警,没有他们坚持不懈的“小为”,又何来有序的“大作”呢?
“大作”与“小为”的关系,在写作之中便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众所周知,写作往往要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着笔。只有写好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它们或是精彩的环境描写,或是形象的人物描写,又或是详细的事件记叙,这样才能令这些细节结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篇好的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大作”;如果一篇文章中处处都从大处着笔,而没有“小为”的铺垫,那么这篇文章就无法展现出深刻的内涵,于是文章就会显得“假”、“大”、“空”,这样的文章是绝对成不了“大作”的。
《水浒》之中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则十分注重“小为”的刻画。如林冲在被刺配之后只说:“我因恶了高太尉……”;林冲在出门打酒时,“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林冲在山神庙中听得奸人奸计后,怒发冲冠,毫不留情地将奸人斩杀等等,正是由于这一点一滴的描写,才使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冲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而如果没有这些“小为”的刻画,林冲可能就只是一个有形无神的人,根本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这篇文章中对雪的描写也非常丰富,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等等,这些看起来只是简简单单的环境描写,但是它们在整篇文章中却起着极其微妙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一条线,如果没有了这条线,文章可能就会散开成许多部分,这样一来小说就成了“散文”了。由此可见,“小为”对于“大作”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想要有“大作”的话,那么就请从“小为”开始做起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做好每一处“小为”,它们最终才可能积累成为“大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zuowen/11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