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妈妈影评精选(一):
电影《鬼妈妈》,又名《卡洛琳》,是一部改编自旅美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同名畅销书《卡洛琳》的布偶动画片。资料讲述一个名收卡洛琳的小女孩,随父母搬到新的城镇后,在新家的客厅里发现一个神奇的门,透过门后的通道,她到达了一个和现实生活完全一样的镜像世界(鬼魅世界),在那里她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小伙伴及邻居,但他们的眼睛都被缝上钮扣,鬼妈妈为了永久留住卡洛琳,准备给她的眼睛也缝上钮扣,卡洛琳在黑猫和小伙伴的帮忙下最后战胜了鬼妈妈,回到现实世界。
“鬼妈妈”,很难想象一部儿童片会用这样有些恐怖的名字,说老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部午夜惊慄片,怎样也不会想到是一个儿童片,这部片子在美国也是在今年2月才公映,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公映,我想中文版本还是译为“卡洛琳”本来的名字为好,虽然平庸了一点,但至少透过片名,就能让中国观众了解其是一部好莱坞动画片,即使不是迪斯尼出品,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用“鬼妈妈”这样的片名,其本意有可能是为了“出奇”,但也可能会吓倒很多小朋友(包括他们的父母),何况电影的资料并不是儿童不宜的恐怖片,取“鬼妈妈”这样怪名字,如果影响到电影的票房,也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鬼妈妈》一片,不但片名有些搞怪,而且电影的资料也是十分的诡异,也许是太西方元素,所以东方人理想起来有一些难度,如果父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孩一齐到电影院去观赏此片的话,父母亲最好事先做一些功课,否则会被孩子问的哑口无言的,父母亲连动画片都看不懂的话,今后在孩子面前还不威信扫地啊。不明白看过此片的朋友,看第一遍时有没有看懂此片,反正我是没有弄明白,个性是那个系在眼睛上的钮扣,根本不明白有什么个性的含意?还有所谓哥特式风格,还是之后上网搜索,才明白就是“鬼片”呀。也许我是多虑了,小孩子看电影也就是看个高兴、看个热闹,他们只要看到“好人战胜坏人”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会去探索银幕背后的什么“大道理”。
如果真要试着诠释影片的主旨,我觉得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比较适合,所谓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出身时的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是透过父母的训练与外界打交道构成的人格一面,简单的说自我就是管理、掌控本我,不能让本我随心所欲,以至毁坏了自己。《鬼妈妈》的原著就是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一本故事书,小说中的卡洛琳的父母十分忙,没有时间陪她玩,为她作可口的饭菜,所以对现实很不满,当然就渴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就透过客厅里个性通道,进行了一个镜像世界,在那里她的父母对她十分的好,满足她的所有要求,当然小女孩本我的欲望是不可能无止境的得到满足的,所以她务必付出可怕的代价,最终她还是屈服了,控制了本我的欲望,回到自我的状态。因为儿童的人格正在构成、建立的过程,所以和父母亲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但也就是无数次的冲突后,孩子的自我得以构成,如果试图逃离父母亲的掌控,有能够带来的后果也就是灾难性的。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该片的传统制作风格,导演摒弃了现代电脑制作工艺,严格按传统的逐格拍摄,这种怀旧风格也许只是为了和影片故事风格相一致,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靠技术作为其买点,因为在此之前的原著,已经是十分畅销的书籍。本片主要观众群锁定为儿童,所以采用布偶动画片的形式,如果采用真人表演,也不失为一部好的故事片素材,也许和《哈利波特》系列片一样,火爆全球电影市场,成为老少咸宜的大片。可惜的是片中的卡通形象设计的并没有什么特色,不可能产生什么经典卡通人物,唯一的也许就是卡洛琳的小伙伴韦伯,形象很是怪异,给人印象还算是较深刻,能够作为电影衍生物推向市场,其它的形象有的不仅仅一般,甚至有些令人厌恶,在卡通形象这方面该片能够说并不成功。[由整理]
鬼妈妈影评精选(二):
《鬼妈妈》之梦的解析
动画片里展现的是小女孩真实的生活和梦境,在梦里小女孩有着自己独特的爱恨情仇和完美的愿望,导演透过这种现实与梦境结合的途径完全展示了小女孩在梦境里的思维。
在现实中小女孩能够一个人快乐而搞怪的玩耍,表现了了小女孩坚强乐观的性格,还有关于树枝和枯井表现了小女孩的好奇和奇特的思维,这些都在梦境里得到体现。对于父母的忙碌,小女孩是苦恼的。而对于父母,作为恋父情结的体现,对于母亲,小女孩是内含敌意的,对于父亲的爱,体现为父亲的被迫和母亲对父亲的强迫,这样所有的恨意造就了梦境里鬼妈妈这个最大的反派。
第一个梦境的思维,引起主要是因为那个长的像小女孩的娃娃让小女孩思索着原因,和父母的不关心让自己苦恼,然后,在梦境里,小女孩给娃娃也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自己心中完美的世界,满足了一些快乐的愿望,因为刚搬家的新鲜感小女孩这时的情绪还是快乐的。
然后是第二天的生活,遇到一些人,小男孩想进粉红宫殿的愿望,关于小男孩奶奶的妹妹失踪的思索,都造成了第二个梦境的出现。能够从中看出小女孩对所遇到的人一些奇特而完美的愿望,有期望小男孩不那么喋喋不休而且可爱而听话的愿望,有期望叔叔的演出圆满成功的愿望,期望那对奶奶变的年轻而团结的愿望,有期望。当然这其中最大的愿望还是父母的关心,和期望好好打扮新家的愿望。
这个梦还没有做完,梦醒了。然后因为买衣服的不顺心,影响到小女孩的情绪,还有母亲出去时说的话多少还是感动了小女孩的,在梦境中小女孩已无法应对另一个女孩,更为自己有着这中思维感到羞愧,还有对小猫的嘲弄的羞愧,然后接连着对失踪的小女孩的思索,还有对父母长时间外出的担心,结合成了第三个梦境。因为情绪变的不好,这使得梦境里的材料在色彩和善恶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救赎,体现了小女孩内心期望被父母和异性认同的愿望。这梦境里有许许多多的细节,很多都是小女孩在现实中记忆的综合,有机智,有勇敢,有害怕,有喜欢,许许多多,都表现了小女孩对这个世界,对父母,对邻里,对异性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透过这些现实和梦境的比较,会发现,小女孩透过对所处环境的思索,慢慢成长起来,更加完美的应对着这个世界。
梦里的世界何尝不是一种思考,小时候的自己更是着迷于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慢慢的透过这些长大起来。明白了更多,也能够思索更多,把这个世界看的更加清楚了,没有了很多的迷惑,但也失去了很多的色彩。这是成长所务必的,还是社会所务必的呢?我们是追求梦幻般的完美,还是清晰的现实呢,这大概是一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吧?
鬼妈妈影评精选(三):
早在年初的时候就看过这部3D动画片的预告,光是那风格诡异的背景音乐,就足以让人兴奋得浑身汗毛倒竖。看预告的风格,还以为是我敬仰的TimBurton的新作,昨日一看,原先不是,但是并没有形响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视觉震撼。
《Coraline》讲述的是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女孩——卡洛琳跟随自己的一对园艺作家父母搬到了郊外到一个叫做“粉红宫”的陈旧公寓。《Coraline》(《鬼妈妈》)——观后感那里天气恶劣、周围荒草丛生,附近住着几个老朽的怪人,而父母又忙于各自的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卡洛琳。她唯一能说说话的,只有住在附近的一个古怪的小男孩——怀波和他的黑猫。
百无聊赖的卡洛琳只得靠在这所旧房子里四处“探险”打发时光。午餐时她收到了怀波送给自己的玩偶,奇怪的是,这个娃娃长得和卡洛琳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娃娃的眼睛,是一对黑钮扣。
一天,卡洛琳发此刻一个空房间的墙上,有扇封死的矮门。好奇心驱使她缠着妈妈打开了那扇门,却失望地发现,门后但是是另一堵墙。无聊的情绪充斥着卡洛琳的心——没有人关心自己、照顾自己,与自己玩耍。她已经对现实生活厌烦到了极点。
午夜时分,昏昏欲睡的卡洛琳听到床下传来了动静——一只可爱的跳鼠似乎故意要引起她的注意,引诱着她向白天发现的那个空房间走去。卡洛琳再次打开了那扇封死的矮门,惊讶地发现那里竟有一条通向未知的隧道!她爬进那条隧道,进入了另一个“家”。那里温暖、整洁,厨房里传出好闻的香味,母亲在烹制大餐。而当那个“妈妈”转过身来的时候,卡洛琳惊讶地看见她的眼睛居然是两颗黑色的纽扣!
卡洛琳的惊讶很快就被这个世界里温馨的氛围所平复。纽扣眼睛的“妈妈”告诉她,自己是卡洛琳的“另一个妈妈”,同时,还有“另一个爸爸”。这对父母堪称完美——温柔的母亲烹得一手好菜,无条件地满足卡洛琳的任何物质要求;父亲风趣幽默,像魔术师一般把房子和花园变成了卡洛琳的梦幻游乐场。而现实中那些丑陋、怪异的邻居们在这个世界里,也变得一个个身怀绝技、气宇轩昂。唯一的不协调就是:他们都长着“纽扣眼睛”。这个美妙无比的世界与现实的冰冷、灰暗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每个清晨,卡洛琳醒来之后,喋喋不休地向现实中的父母讲述着自己晚间的奇遇,却没有人愿意聆听,人们都认为这是小女孩编造出来的谎言。直到有一天,小男孩怀波告诉卡洛琳,自己送给她的那个玩偶,是从他奶奶的旧东西里翻出来的,据说是她奶奶小时候就失踪的妹妹的遗物。人们都说,那个小女孩被人偷走了。没有人明白她的下落。卡洛琳开始心存疑心,但是,她仍然抗拒不了“另一个世界的诱惑”,每一天晚上到那里去寻求满足。
有一天,“另一个妈妈”向卡洛琳提出永远留在这个世界的要求,条件是:将卡洛琳的双眼换成一对纽扣!《Coraline》(《鬼妈妈》)——观后感至此,卡洛琳才惊觉自己中了一个圈套,她惊恐地想逃出这个世界的时候,温柔的“另一个妈妈”最后凶相毕露。原先,她是一个可怕的“鬼妈妈”,利用玩偶在现实世界中做“眼睛”。一旦发现对现实不满、渴望物质满足的小孩,就会引诱她们进入自己的魔爪,成为她永久的囚徒。
盛怒之下,“鬼妈妈”把卡洛琳关进了一个幽闭空间。在那里,卡洛琳遇到了在自己之前被鬼妈妈操纵的三个孩子的亡魂。
《Coraline》(《鬼妈妈》)——观后感他们的眼睛都被换成了纽扣,被关在那里几百年了。其中一个,便是怀波奶奶的妹妹。她告诉卡洛琳:要想逃出鬼妈妈的控制,就要向她提出挑战,跟她玩游戏——因为她永远不会拒绝游戏。不久之后,卡洛琳侥幸逃出了这个世界。但是,跳出那扇矮门之后,她发现自己真正的父母居然被鬼妈妈绑架了。
为了救父母,勇敢的卡洛琳又一次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她挑战“鬼妈妈”,要帮那三个孩子的亡魂找回他们的眼睛,同时也找到自己的父母。鬼妈妈果然应战。卡洛琳凭借着聪明机智地找到了那三个孩子的眼睛、也解救出了自己的父母。
最后,卡洛琳一家和现实中不那么完美的邻居们踏上了向完美生活前进的旅程……
这部电影改编自2003年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由英国作家尼尔盖曼创作的同名童话小说。如同我一贯认为:好电影的前提,必然是一本好小说。尽管个人感觉这个故事还有很多有待挖掘、完善的地方(例如“鬼妈妈”恋儿情节的由来),但是这仍然是急功近利的现代电影市场少有的一部佳作。
在视效方面,《Coraline》堪称完美,片中超多的魔幻、浪漫的场景设定、画面的新颖观感,都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背后的技术力量之强大、工作人员的审美品位之高。透过这部电影我能够看出TimBurton风格的缩影,只是摒弃了部分脆弱和唯美、甚至有些陈腐的华丽,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更快的节奏。
正如电影的海报上始终提醒观众的那句话——“警惕你所奢望的!”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的时候,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恰恰是个安全港;如果世界按照每个人的幻想来运作,不经过个人努力,无条件地满足我们的任何奢求,恐怕最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被囚禁的命运。
有些事,想想就罢了。
鬼妈妈影评精选(四):
《鬼妈妈》是一部奇怪的童话电影。影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卡罗琳的女孩发现客厅有一扇奇怪的门,因为好奇,她就趁没人时在一只老鼠的引领下,找到钥匙打开了这扇奇怪的门。结果门里是一个与外面一样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还有两个更和蔼的爸爸妈妈。他们为了讨好卡罗琳,送给她一个十分美丽的花园,一曲优美动听的钢琴曲,还有一块又大又香的蛋糕。但是这个妈妈其实是个女妖怪的化身,她绑架了卡罗琳真正的父母,还想给卡罗琳换上“纽扣眼”,企图抓住她的灵魂,让她永远留在那里,做她的奴仆,受她虐待。但是卡罗琳十分勇敢,她和一只黑猫,几个难友一齐奋力反抗,最后最后打开门逃回了家里,并且救出了她真正的父母。还把钥匙扔进了不见天日的深井。
看了影片,我很佩服卡罗琳。因为她的勇敢,因为她的坚强。不像此刻的小孩,连看到一只小虫子或是什么脏东西就会大惊小怪,不得了了。《鬼妈妈》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要坚强,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要勇敢地应对。
鬼妈妈影评精选(五):
据说由畅销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前半部分描述小女孩卡洛琳与父母沟通不畅,觉得寂寞无聊。她父母似乎都是吃文字饭的,整天码字,对其关心不够。某天卡洛琳透过家里的一道神秘门来到一镜像中,镜像中的人与物与现实一模一样,包括爸爸妈妈,但更加梦幻。小女孩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在镜像中都能够得到,包括亲情,食物,服饰,总之美梦成真。
这部分使我想起《潘神的迷宫》,还以为小女孩为逃避现实而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当中。但是,当镜像中的妈妈说坚决要把小女孩留下,且把她眼镜用钮扣缝合起来时了,电影的气氛陡然变得诡异起来。看来电影叫做《鬼妈妈》倒不是故弄玄虚。
后半段小女孩认识到现实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总有温馨的地方。她极力逃出幻境,但是现实中的父母却被困在另一空间当中。于是她斗智斗勇,最后战胜鬼妈妈,一家人回到的现实中去,俗套的结局。
整体上,可能思考到要应对小朋友,全片对恐怖气氛渲染不够。少有使人觉得背脊凉嗖嗖地方。
看完电影生出一些个想法:即千万不要忽略小女孩的感觉,此年龄段的丫头古伶精怪,喜欢胡思乱想,父母稍有忽视,很易使她们像卡洛琳一样误入岐途--镜像中的鬼妈妈隐喻凶险;再就是,邪恶的东西很喜欢化妆成完美的事物,比如骗子,引你入彀,不可不防。所以小朋友们啊,千万不要吃那些叔叔阿姨给你糖,而且越是笑容可掬,越是牛奸似鬼;现实再怎样不完美,父母还是最爱你的人,不要为自己的一些所谓“感觉”而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
当然电影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化,而是要让你觉得爽。这片主角形像是玩偶式的,初看不习惯,慢慢就理解了。还能够一看的电影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zuowen/23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