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艳后观后感(一):
这是一部所谓的准备冲击奥奖的传记片,由蜘蛛侠的女友邓斯特主演,讲述路易十六的皇后玛格丽特的人生故事。
对玛格丽特最早的印象是由一部日本漫画《凡尔塞玫瑰》而来的,在这部当年做学生时一向喜欢的画作中,已经将玛格丽特作为一名纯真浪漫不解世事的小女人来刻画,她所有的一切但是是由于环境导致,照这样看来,宣传稿中所标榜的“第一次从一名女人的视角来刻画一名皇后”的说法就并不是独创了。
回到电影上来。片子一开头一段比较轻的摇滚乐(也许不是摇滚,我对音乐实在是不太在行),几乎让我以为发片人摆了我一道,这样一部貌似历史的大片不可能有这样的配乐,随后在全片里,这种风格的音乐一向都在贯穿全片,看下来已经觉得的确是一种绝配。
片子由玛格丽特从奥地利出嫁的当天开始,如同全天下所有的女儿,那天清晨醒来她但是是母亲的小女儿,天真可爱美丽无邪。但是,生为皇室女儿已经注定了她的命运,她将嫁给法皇的孙子,成为两国联姻的一份子,而目的是在欧洲缔结联盟。
来到两国交界之地,遵照着法国皇室的传统,她务必离开祖国的一切,包括身上的衣装,哪怕是一丝一缕,于是她与女友分手,于是她离开心爱的小狗,于是她赤裸着走入法国,走入皇室。[由整理]
她那么美丽,那么天真,满身都是无法抵抗的魅力,她为充满繁文缛节的法国皇室来开新的气象,如同一缕清风吹进这个已经满是腐朽气息的巨大殿堂。
但是无人明白,她是那么无助,整个皇室都在冷眼看她,每个人都在窃窃私语,路易的确爱她,但他也爱打猎,也爱制作各种锁具,到皇弟与弟媳先于她与路易有了皇室的第一名后裔的时候,她几乎彻底放弃,沉溺于美食、舞会、珠宝、服饰之中……
但是无人明白,她那么恐惧。路易的确爱她,但迟迟未能诞下一名皇子,“没有子嗣的皇室婚姻是能够随时解除的”,母亲时时从奥地利写信来向她叮咛着,她的地位,决定着奥地利在整个欧洲的政治走向,幸而长兄从故乡到来,帮忙她与路易走出了迷茫……
最后生下了孩子,却无法让她开怀,她遇到一名真正让她心动的男子,记住她的婚姻的基础并非是爱,而是职责,但是,幸福那么短暂,他离她而去,到新大陆去战斗……
所有的一切发生的时候,她离开她的职责、她的祖国、她的法国还有她的臣民越来越远,她将自己围禁在路易赠送的行宫中,而宫外,大革命已是如火如荼,她的生活早已引起民众甚至是贵族的不满,于是,所有的一切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发生了。
在我看来,这是部但是不失的片子,如同所有历史片,个性是宫廷片,服饰的华美、场景的盛大,都深入我心……细节的几处对应描述也很有特点,例如:刚入宫的玛丽风靡整个法国皇族,她能够打破传统于表演后鼓掌,而得到支持,但到她失去人心的时候做出同样的举动得到的则是人们的冷漠相视。而邓斯特的表演就应说也很到位,但用这样一部片子来冲击奥奖,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绝代艳后观后感(二):
《绝代艳后》观后感
看完《绝代艳后》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一部物质盛宴,玛丽皇后给人娇柔,轻柔,浪漫,无辜的完美感觉。那美轮美奂的场景,服装,首饰,点心实在让人难忘。很感谢导演没有拍到她被推上断头台,让故事就停留在国王一家离开凡尔赛的时候。
影片中服装的款式和颜色都能和环境搭配的很和谐,每个场合的衣着都不一样,用色很大胆,但不失协调。服装多以纯色,淡蓝,天蓝,淡粉,淡黄为主,颜色显得天真俏丽,样式轻盈精致而大方,同时也十分注意花边,细节和珠宝的搭配。波旁王朝的繁华和奢靡就浸透在这些明丽动人的色彩里。
皇后很奢侈,她根本不明白那些东西需要多少钱,我想大概没有人告诉她,什么是人间疾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玛丽皇后过生日的时候,满屋子精致的点心啊,触手可得,每块蛋糕都像一个艺术品,还有那些能够随便喝的香槟啊,让人恨不得一下子钻进屏幕里。最让我向往的是在农宫里皇后和她的女儿穿的一身白在花丛中走来走去,还有一群鸡啊,鸭啊一齐追赶的样貌。既能够奢华也能够很简单,那样惬意的生活。
皇宫里的规矩很多,尤其是对着装。早上要穿什么,晚上要穿什么,吃饭要穿什么,宴会要穿什么,看的我眼花缭乱。但似乎每个场合都需要一顶相配的帽子,除了吃饭的时候。影中的每个人对服装都有严格的要求,好像每个人都务必精心打扮,即使是仆人,也不会出现很邋遢,服装不整洁。最让我注意的是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她身上带着一些风骚但是不失美丽,在偌大的皇宫里有着独立的风格,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玛丽·安托尼瓦特的服装和很多饰品上都突出了粉色,配合她圆润粉嫩的脸,总是让人想起芭比娃娃。玛丽·安托尼瓦特王后必备的服装要素包括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边、繁复的缀饰、低胸衬裙、印花布料,在造型设计上多以古典优美的X形轮廓为中心,强调裙及袖的层次和质量。每一身装束都带给我们一种奢美的享受,她以粉红底子小碎花点缀的16世纪钟型蓬裙出场,紧身的对襟上衣俨然有夏奈尔时装的感觉,俏皮的粉红羽毛小帽子十分的浪漫,完全贴合于路易十六的时代,银色假发也显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奢靡。即使隔着镜头,似乎也能闻到香粉的味道,这更加刺激了观众对于那个时代的敏感的神经,令观众情不自禁地向往。甜心领上衣有抽丝滚边,艳丽不俗的粉红,来得如此刺激,繁复的羽毛袖套,又为艳丽增添了几许高贵。服装的华丽,夸张艳美的发型,还有那绣着各种花的真丝扇子,使女主角显得可爱且美艳,令人心旌神摇,那似乎已不再是一个艳后的传奇,而是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梦境,浪漫粉白的钟型裙,卷云状花纹边饰、扇子、镶有荷叶边的衣服与帽子,轻巧的刺绣,繁丽的花朵,都轻盈地在女主角的身上相映成趣……正是透过这些极尽铺张的华丽,让人们领略到了洛可可时代的风貌。
跨越了几百年的历史,玛丽皇后仍给人印象深刻,就应是每个女孩心中的皇后梦吧。
绝代艳后观后感(三):
绝代艳后——一个注定的杯具
《绝代艳后》依旧延续着科波拉贯有的平淡叙事的风格,如微风般轻拂着女孩子恬静的心扉。唯美中透露着妩媚的洛可可服饰,融入着女人的柔美,高贵中透着秀气的家具,简直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为女人而谛造的。而作为法国至高无上王后玛丽安托内特无疑更加是时尚前沿的代言人,从克里斯滕邓斯特扮演的玛丽王后每次出场穿着的华冠丽服都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一次次惊喜,每顶羽毛帽子,每把绣花折扇都无不透露着服装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审美,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能够这样讲《绝代艳后》是近几年历史题材影片中少有的靠眼睛做主的奢华之作。
如果抛开其政治好处不提《绝代艳后》的确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宫廷传记片。纵观全片除了一场场舞会,一个个派对之外似乎没有使人能为之一振的醒目之笔,但是其自然清新如浴春风的感受却始终是当今浮躁喧嚣的商业片不能乞急的。的确科波拉在勾勒18世纪法国浪漫风情与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确有独到之处,除在凡尔赛宫取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有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米兰拉·坎农诺顶力协助,更领人叫绝的是穿插于情境个异的风格不同的小插曲有现代、有摇滚、有古典将遥远的18世纪一下子拉到现代礼貌之中。可叹科波拉胆识过人的创造力。
玛丽安托内特作为奥地利的公主嫁到法国虽然是联姻本应亲上亲,可这段婚姻只是奥地利为了维持与法国盟友关系的一只棋子,她要应对不仅仅是索然无味的宫廷生活以及路易十六性冷淡带来的不能怀孕的流言蜚语等等,更重要的是木讷冷淡的路易十六在婚姻上的不配合造成了玛丽安托内特骄纵叛逆的性格,透过无休无止的挥霍放荡来渲泄内心压抑的畸型人生。有的评论认为科波拉将玛丽王后这个把法国人民推向暗无天日的贫苦境地的罪人拿出来,似乎有意的在为那腐败奢糜的封建王朝开拓罪责。但是理智的科波拉导演却想还原历史一个真实。我在看着《绝代艳后》时发现前者与《红楼梦》的人物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的名门旺族,同样的颓废堕落,同样的家败人亡,不同的是前者将罪恶的根源归结为一个女人,而后者将根源归结为一种社会制度。
其实有时候历史总是想把人量化的归结为有罪或无罪,我觉得这都太过于片面。在我看来玛丽王后是天真的,那句“我在跟它们说再见。”让我实在不忍想到她被处决的惨景。玛丽王后是十分顽劣但又是聪明绝顶的,她先天具备的独特艺术气质是许多艺术家渴望而不渴及久。玛丽王后是幸运的但又是不幸的,母亲是特蕾西亚女皇父亲是堂堂罗马帝国的皇帝弗西斯一世如此显赫的背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可对于玛丽安托内特这样天真贪玩的小女孩是不幸的,如果换作是个普通人赌博顽劣都是小事而对于母仪天下的王后是注定要出大事的。在玛丽王后身上我们能够找到许多作为女人的无奈与苦闷。作为女儿她不能够嫁给她的心上人,嫁给路易16完全是为政治利益服务的,作为女人她没有值得托付终生的丈夫,相反呆板木讷的路易十六给她的只有一个空壳的婚姻,再就陪她一齐成为死于绞首架的阶下囚,作为王后她成天沉迷于灯红洒绿而不能自拔,最后成了大革命的牺牲品——法国封建王朝的替罪羊。有的时候我们站在客观公立的立场上会发现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并不能仅用好或坏、善或恶来下定论万事万物存在既合理。如果当年嫁给路易十六的不是玛丽安托内特而是戴安娜、或是维多利亚我想被绞首机绞死的可能不是玛丽安托内特吧。因此我觉得
玛丽安托内特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是一个注定的杯具。
很喜欢克里斯滕邓斯特在电影里的表演,早先看她《夜访吸血鬼》里的演出当时她还小,就已能感觉到超凡脱俗的表演才华,而长大之后的她虽然在一些商业片里担任主角,但都留于衬托英雄的花瓶类人物。不能成为承担起整个故事主线的中心。而这次科波拉将在历史上迫受争议的重要主角玛丽安托内特交给克里斯滕邓斯特,看重的就是她对于人物内心细腻的把握,而邓斯特果然不负重托,将人物表现得丝丝入扣饱满而有质量,还原历史一个真实的值得同的“绝代艳后”。
索菲亚·科波拉作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自编自导的女导演,用她那女性敏锐的目光观察着人们与整个世界,充满着无奈与同情。就像一位孤独的游客在人生的沙漠中为自己也为所有干渴的人们寻找着淡水源,期望她不虚此行,并一往无前的继续为我们的灵魂带来永恒的宁静,与沁人肺腑的芬芳。
绝代艳后观后感(四):
杯具中的杯具
一个再明显但是的事实是,Sofia根据茨威格的《Marie Antoinette》改编成了这部电影。
茨威格的作品,是传记文学的精品。他透过细致入微的文件考证,探讨了MarieAnoinette的内心与人生杯具。Marie的杯具在于,她未曾担负起与自身地位的职责。她漂亮、简单、活泼、待人真诚,但是任性、轻率、无法集中。她的性格,看上去大多是优点,至少无伤大雅。然而,人生的客观残酷在于,身处那样的时代与地位,她的错误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
茨威格描述的重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但没有贯穿,也没有被表达清楚。能够一点点的列出来看:
1.与杜巴莉夫人的对抗。以Marie的简单,她未必对杜巴莉夫人本人有多大的恶感。只是她出身高贵,身边的贵妇也对她有所影响,造成她对出身低贱的杜巴莉夫人高傲到沉默。换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会清醒地看出对方是公公的宠姬,何必执著于这些平白给一位国王难堪。Marie的任性与轻率,从这件事情上有清晰的体现,这些也正是送掉她性命的根源。
2.丈夫的生理障碍。茨威格用了很长的篇幅,考证路易十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只是个小手术,颇费周章地用了几年时间解决,甚至最后是之后贵为德皇的弗雷德里克亲自劝说。但这对Marie确实很有影响,如果她能更早的生育,进入母亲和家庭的主角,那么很可能会简短她的青春期般的玩耍。在这几年中,她不断地混迹于年轻贵族中,派遣她的无聊,始终无法专心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更无法成熟起来。
3.玩乐与挥霍。Marie是洛可可艺术的女神,从洛可可,就能够明白她的最爱都是什么。精致粉嫩,可爱俏皮,简单之极,没有一丝丝压力,更没有所谓的严肃和思考。他的丈夫,如果不是国王,必须是个大好人,被众人喜爱。但和她一样,这两个极其平庸的人很不幸地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与王后。就连Marie的哥哥,都表示了对她的担忧,甚至一语成谶:“革命一旦来到来会十分残酷。”这位赤字夫人,多年来的批阅只有潦草的一行字:“请支付。”她甚至不明白自己挥霍了多少钱。她扮演过无数次的农妇,但是她一生中,未必见过一个真正的农妇。最后她应对审判,关于自己挥霍过度,也不得不表示,超出她的预期(她快乐任性的时候,真的有过预期与思考么?)以至于到了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她彻头彻尾是个受害者,但全法国都在反对她咒骂她。她直到这种时候,才如梦方醒。遗憾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4.与费森的感情。Marie的一生是失败的。她不缺乏智力,但却将大半生都任由自己做个傻瓜。当她在后半生经历磨难的时候,她最后冷静下来,开始学习和决定。这些东西并非她不能学会,只是她从不曾去发掘。我一向认为,费森是上天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她从费森身上体会到了真正的感情,在她最悲惨的时光中,费森始终陪伴了她,给予了全部的爱与忠诚。茨威格用许多考证证明了此二人的关系。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丰富这位王后人生杯具的重要资料。
我几乎是在写书评了。不厌其烦地道明这些,无非是解释Sofia为什么描绘了那么多看似奇怪又不连贯的情节。Sofia完全没有连接好这些关键点,也没有把这些资料真正转化为视觉情节。所以会造成很多观众觉得冗长无味,不明就里。
Sofia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过度缺乏批判性。Marie的杯具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品性未必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不能承担应负的职责时,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Lifeisprettytough.不能因为Marie活泼可爱,本意善良,就能够原谅她所犯的错误。历史就不曾原谅,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此外,我对Sofia将Marie的母亲,玛丽泰蕾丝的塑造成一位身着黑衣、满口说教的老太太极其不满。大概Sofia觉得她把女儿嫁出,是一场政治交易吧。可一国之君,难道不该对国家的内政外交负有职责么?这种选取难道是靠感情就能够解决的么?她对于女儿的教诲,从信件就能够看出绝不是空谈与说教。她甚至苦口婆心地在每个细节上,对自己任性的小女儿沟通与批评。只是一切都付诸东流。
最后说说影片的原声音乐吧。我能理解Sofia使用摇滚音乐的想法,也是个很好的创意。因为摇滚是很能宣泄情绪的音乐。只是与情节上出的问题一模一样,每个场景的音乐都是孤立的。单个音乐和场景都是契合的,但每出情节的音乐,整体上都无法连贯,所以整张原声音乐,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流畅的体系。
说了这么多,不再继续了,Sofia在演员、摄影、音乐、服装上都努力了很多,但整体而言,只能说是失败之作。我将评论的题目叫做杯具中的杯具,意思是说,她尽力描绘Marie的人生杯具,结果却是另一场杯具。
绝代艳后观后感(五):
《绝代艳后》观后感
在不明白本片剧情之前看到这部电影的标题,以为是讲某个卓有成就的女子,美丽、惊艳、聪明、大胆,能够像武则天那样撑起至少半边天,看了以后才明白那里的“绝代”不是我所理解的“绝代”,而是真的“绝代”。有的人说这部电影是在讲一个女人的一生,有的人说这部电影是从侧面来反映历史,有的人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了法式服装的设计,有的人认为这部电影除了服装、陈设之外一无是处。我想说这部电影2个小时一点都不让我觉得闷。
影片一开始就讲到奥地利的小女儿即将远嫁他乡,让人对她的“豪门”生活充满了期盼。不出所料,豪门深似海,她得不到丈夫的“垂青”。每一天重复地听歌剧、用餐、聚会、夜晚毫无惊喜地睡去,早晨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更衣,是对她生活的刻画,对后文的铺垫。奇怪的是,这样的“不出所料”和这样的反复铺叙,偏偏正是让我觉得剧情行进速度最快的地方,因为它更加深了我的期盼,应对这样的困境,主人公会如何破题。最终,主人公所选取的路径是纸醉金迷。
当老国王路易去世以后,一切都开始改变,女主人公的地位急剧上升,丈夫的开窍使得膝下也有了孩子,本来该有机会找到真正幸福的女主人公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因为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女孩了。过了十八岁的生日,一切都不能再重来。
女主人公念着罗素的诗,找到了一部分最原真的纯粹,然而命运弄人,小王子的离世,国家财政的赤字,当她再度在看歌剧时邀约掌声之时,已经没有人响应她了。最终等待她的是暴民的革命。
有的人说最后一段看不懂,前面浮夸一通,后面莫名其妙地来了一大群暴民。然而那里的梗也正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正是因为他们的奢华的生活隔绝人世,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以为是世外桃源,却没能看到世界的变换,路易也是听上几句话就做出了国家财政上的决定(至少电影演的是那样)。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不明白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离不开下层人民的命运的。所以,人民能够决定他们的命运,他们也只有无奈地理解。而理解的同时并不是心甘情愿,是一种所谓的皇室的尊严。
影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讲述故事,凹凸有致,耐看耐听,我认为是佳作。
绝代艳后观后感(六):
洛可可王后
1770年的凡尔赛宫铺满曼佗罗。当阳光穿过繁密的枝桠,雀鸟跑出来唱歌。曼佗罗和雀鸟,互不知晓,却细细埋伏,成就了春天。头枕酣梦的少女有金色波浪般的秀发,嫣红的双唇,雪般的皮肤,宝石样的双眸,她的父亲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母亲是拥有三顶王冠的MariaTheresia女王。作为Theresia女王最小的女儿,Marie Antoinette公主将成为法国太子妃。
三年前,热衷于政治联姻的母亲为11岁的Marie Antoinette赢得了法国王储的求婚。女王从法国请来专职教师企图把她雕刻成一位淑女。3年压抑的训练,Marie Antoinette变成一座骄矜的火山。最后,她迎来自己的婚礼。
一度是冤家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波旁王室不甘于相形见绌,因此这场婚礼极尽两国之富。为迎接奥地利公主,路易十五建起婚礼剧院为王室成员新制备了镶有贵重宝石的朝服。法兰西制车厂个性制做了两辆举世罕见的马车:它的白色车身用贵重木料制成,内衬锦缎,外绘油漆彩画,到处点缀着王冠。它们不仅仅华丽奢侈,而且能风驰电掣般地飞奔。当迎亲特使透过撒满鲜花的维也纳大街,Theresia女王已经为女儿作好嫁衣。丝绸和宝石寄托着祝福,贝尔维德尔宫和列支敦士登宫一系列宫廷仪式过后,Marie坐上童话马车开始了王后的旅程。
一切对14岁的Marie来说不如被鲜花占满的美梦,但母亲的书信在等待、凡尔赛的贵族们正在等待、她的新郎在等待、曼佗罗也在等待。
从儿童床到婚床,Marie Antoinette的新婚之夜有些忐忑,年少懦弱的王储在闺房中依然彬彬有礼,有生理缺陷的新郎对14岁的新娘来说,除了滑稽还算不上太糟糕。但法国宫廷更为严苛的礼节和种种阴谋让Marie倍觉压抑。因为路易十六的生理缺陷,她无法生育。不明真相的贵族和民众指责她不能为法国生下一个王位继承人。Marie偷偷哭泣,路易十六出于补偿心理开始任由她胡作非为寻欢作乐。放纵唤醒了Marie内心沉睡的火山。她就此展开了一生中最奢靡的享乐时光。从此,奢靡象瘟疫一样迅速传播。能引起宫廷社会震动的,不再是天下大事,而是王后给哪件衣服加了个新配件。Marie Antoinette喜欢把当天的大事表此刻她的头发上。发型师用发夹和超多的发蜡把头发从鬓角竖起来,然后在眉毛上方造型。当巴黎的面包店因闹饥荒而被抢劫一空时,对此没有概念的Marie Antoinette立刻用暴动头型来炫耀自己的时尚创意。除了穿衣打扮寻觅名贵首饰之外,Marie Antoinette赌博、赛马、参加化装舞会。一天深夜,她为参加假面舞会偷跑出宫。瑞典贵族菲尔逊在人群中发现了举止奇特的Marie Antoinette。作为一名风流倜傥、机智迷人的军官,他也吸引了Marie Antoinette的目光。这并不是一个激情四溅水到渠成的夜晚,留下一个背影,Marie Antoinette便消失了。
当晚,路易十五因为水痘猝死。睡梦中的路易十六被推上王位。路易十六不象路易十四那样倾心艺术,也不象路易十五那样热衷建筑。他的心思放在铁匠房。他的个性和早逝的父亲相似。他的父亲身为皇储期间最喜欢边玩乐边大声说,我快死了。如他所愿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去世了。可他的儿子路易十六没有以死躲避皇位的幸运。当穿着睡衣的路易十六听到”国王万岁“的呼声,他只能企求上帝庇护。
一夜之间,Marie Antoinette成为王后。无须付出任何努力,整个世界再度臣服。生活对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人来说毫无好处。Marie Antoinette以彻夜的狂欢豪赌对抗着空虚的感觉,凡尔赛宫的日出映照着她年轻颓败的面容。
路易十六登基后,根治了自己的生理缺陷。王后最后诞下第一位公主。她不再留恋各种化装舞会,而是搬进了凡尔赛宫内的大小特里阿农宫。那幢用青色石灰石和玫瑰大理石建造的建筑物是路易十六送给妻子的加冕礼物。Marie Antoinette按照自己的品位对周边的宫殿进行大规模改造。在那里,她和女儿一齐穿着白裙子,在阳光下照顾着一群鸡鸭和满地花草。
一次庆功宴会上,Marie Antoinette又见到瑞典军官菲尔逊。路易十六的缺席促成了情人的缱绻。一个有争议的婴儿诞生了。紧之后是第二个。为了带领潮流和制造更多的的闲情逸趣,Marie Antoinette开始以巨资兴建波将金式村庄。Marie Antoinette把王后村庄的位置选在宫殿几百米处。这个仿造的村庄花费了两年时间。罩在茅屋外壳下的客厅和中国式房间让Marie Antoinette欣喜,她常扮作农家女在那里嬉戏。
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后11月大的女儿夭折。红衣主教为讨好王后购买价值连城的项链,引发“项链事件”。虽然,王后一掷千金并不是秘密,但人们无法宽恕Antoinette。因为,她的祖国奥地利曾是法国的宿敌,法国人原本在思想深处不相信这个奥地利女人,她的祸水行为进一步激怒了民众。曾使得整个巴黎倾倒的王后被称作“吞噬了大半个共和国的一头凶猛的野兽”。最后,平民发起暴动。破宫之际,一向骄奢的王后,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尊严。她既不害怕,也不悲伤,吃完“最后的晚餐”路易十六问:你还想回到那里吗?她答:不,我在说再见。
影片到此嘎然而止,但背后的情节值得一提。据说,破宫后瑞典军官菲尔逊试图协助王后逃跑,但一个女间谍出卖了这个计划。王后被砍头的时候,“为什么我不在6月20日那天替她去死?”这句话不断出此刻菲尔逊的日记里。21年后,菲尔逊身为瑞典陆军元帅,既得宠信,又有大权,但他憎恨夺走王后生命的人。嫉妒他的政敌指他为报复杀害了一位亲王,并想把国家拖进战争。6月20日,一伙暴徒用棍棒石头把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打死了。至此,法国王后最后的骑士、英俊的菲尔逊实现了21年前的愿望。另外,当年Marie Antoinette被砍头后,刑台旁忽然窜出大片的曼佗罗花。人们说,曼佗罗因为鲜血的浇灌得以生存,而且美得像一场梦。
"Marie Antoinette"首映葛纳。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部比JaneAusten的影片更具有迷幻魅力的影片,也有评论觉得这不是电影只是场时装秀。"Marie Antoinette"描绘了曼佗罗以前的芬芳,这是一部偏感性的影片。它的存在好处就像在经济动荡的年代恐怖片往往因为能释放人们的紧张情绪而大受欢迎一样,在属于现代人的不安里,更多往事的某一侧面得以电影的方式被再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zuowen/23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