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魔盗团影评

惊天魔盗团影评

  惊天魔盗团影评精选(一):

  《惊天魔盗团》元素很多,糅合了犯罪,警匪,推理几种电影类型,当然还别出心裁地加了魔术。每一个画面都精彩绝伦,极具视觉冲击力。之所以选取魔术,估计也是为了营造出炫丽的视觉盛宴。五彩斑斓的舞台,目眩神迷的灯光,纷飞的彩带,极炫的360°旋转镜头,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著名魔术师的专场表演。从拉斯维加斯到纽约涂鸦墙,观众好像在看电影,又好像在看一场巨大的综艺节目秀。

  好莱坞电影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观众的视觉神经,仰赖着数字技术革命,凭借着后期特效,能够做出无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上天入地,应有尽有的超越真实世界的电影奇观。难怪詹姆斯卡梅隆会把它称之为数字化的文艺复兴运动。

  其次要说的是魔术。本片的魔术场景十分绚丽,美如梦境,剧情也似乎扑朔迷离,看完后给人一种mindblowing,让人恍恍惚惚的感觉,但也至于此,本片的细节经不起推敲,人物塑造也比较单薄,情节也缺乏深度。在影片的快节奏下,观众不会有时间去琢磨这些问题,但在影片结束后,稍微反思一番,就会发现很多问题,theeye的存在给人一种有些超自然的感觉,它反复出此刻历史中,但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存在/组织,它存在的目的有没有一个答案,难道真的是为了帮忙那些纯粹的魔术师们劫富济贫顺便实现前无古人的魔术本片里出现的科技又是另一个问题,teleportmachine虽然是个trick,但那四张塔罗卡片也太领先于时代了吧,让人不禁产生难道有alien interference的疑问虽然有无敌的催眠,但还没强悍到能把所有安保人员瞬间搞定的地步吧,片中银行的安保差得不真实……

  观看此片,放下想要解密的心,也许这只是五个魔术师为了魔术的艺术而上演的一出盛大的表演,不为钱财,只为魔术的乐趣。

  惊天魔盗团影评精选(二):[由整理]

  《惊天魔盗团》影评

  电影围绕4个魔术师,1个警方探员以及1个FBI特工展开。4名年轻而高明的魔术师,外号“4骑士”,为了加入神秘而古老的“eye”魔术师组织,按照“eye”的计划,准备了3场前所未有、世界范围的魔术。而电影的主要资料,也就是这3场魔术上演的过程。

  4骑士的第一场魔术,是在美国的剧场内,于10分钟内盗取巴黎某银行保险库内300万美元的现金。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场魔术,并将所有现金撒往观众席,他们也不出意料地成为警方的第一目标。警方派出了1名男探员、1位FBI人员以及超多警力来调查4骑士,但始终一无所获。而后,4骑士成功的表演了第二场魔术,将一位保险公司的老板银行账户里14亿存款输进了现场观众的账户里。第三场魔术,他们将某银行的一座金库里面的现金,在警方层层严密的监控下,尽数转移走,并一分不落地塞进了一向跟四骑士作对的一名魔术揭穿者的车里,使得警方认定这名魔术揭穿者为幕后主使,把他抓进了监狱。三场魔术之后,四骑士也最后见到了真正的幕后主使,一名eye组织的成员,他正是一向在追捕4骑士的男探员。而被盗的巴黎某保险库、保险公司的老板,以及被诬陷的魔术揭穿者,都是三十年前促成男探员父亲意外身亡的仇人。于是,一切的疑团也就在影片结束时解开了。

  电影里我觉得最有创意的部分是“幕后主使”。在影片始末,虽然一向明白存在这么一位神秘人物,但却无论如何猜不到是男探员。影片中的男探员,给人的感觉是与四骑士有着深仇大恨,不逮捕他们决不罢休,却一向被四骑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警官。而在影片结束揭露身份时,才更给人以震撼。当再看第二遍时,男探员之前一些极细微的反应,也有了更合理的理解。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男探员第一次会见魔术接穿者时的表现,他表现地有些讨好,第一次看时以为是为了从魔术揭穿者口中获得四骑士魔术的秘密,第二次看才明白是为了掩盖谈论到他死去父亲时的不自然,以及掩饰应对仇人时内心的波动。

  正如这部电影,有大胆的创意,却不脱离实际,在极微小的细节上你都会找到合理的照应,才让人回味。

  惊天魔盗团影评精选(三):

  影片一切值得称道的部分都在前半段。四骑士是指片中四位年轻的魔术师,各显其能让人叹为观止,他们从开场的街头秀场步向了豪华赌场的全球直播大秀场。导演用极为贴合年轻一代审美观的叙事手法,加上凌厉剪辑,运用超多的运动镜头和摇臂移动,打造了场场令人颇感惊喜的奇幻魔术秀。在这些不落俗套的秀中的魔术片段,可谓是这类题材的“新酒”,它打破了原有魔术题材电影中,仅仅是渲染魔术师手法精湛的单一描述。转而去透过科技的力量,让一切例如异地操作,或者说跨域空间限制的魔术变为现实。除此之外,影片中也打破了魔术“专业化”的限制,不仅仅仅是让每一位魔术师上演着神技,也将两场大型的现场秀中现场观众调度起来,让魔术这门艺术的代入感和亲和力被通俗娱乐形式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互动的效果虽然在一些现实中魔术节目中有所展示,但是被电影如此高密度的还原与揭示,还是尚属首次。

  再者要注意的是,魔术题材中比较难把握的是那个最后抖开的“包袱”,也就是揭秘和制造“惊艳”时刻。它的节奏控制十分之难。因为在电影中,几乎每一场魔术都是事先张扬的赤裸欺骗。但怎样让戏里戏外的观众发出惊叹。编导对于故事节奏的控制以及揭开谜底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显然编导们着实吓了一番功夫,片中每次“惊艳”时刻,不重复,无冷场,好看之极。而且艾森伯格领衔的年轻阵容还是很有观众缘的,至于摩根弗里曼和凯恩一对老搭档的坐阵很压得住场,女二号梅兰妮罗兰娇那媚的面容,更是时不时优雅的出此刻镜头前给你清新之感。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本片贴合“可观”二字,带来了极为养眼的观赏体验。

  但是如果一向持续这个水准,显然这部散发着时尚气息的魔术题材影片,就将成为此类型片中的新经典,但显然,后半段水准急转直下的故事拖了后腿,影片变成了“为转折而转折”的伪高智商电影。因为要记住的是,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就揭示了其到后半段还有一个“盗窃”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是,由于那个“为转折而转折”的故事所谓亮点务必圆满完成,所以“群盗”这个任务就如同被杂草夺走了养分农作物,无精打采的完成得不好。

  只因为群盗题材以及高智商犯罪,会让人不自觉的联想起很多银幕经典。要明白这个类型叫好又叫座的例子,远多于魔术题材电影了。而且受众更广泛,观众更熟悉。所以影片之间这样的横向一比较,就脱离了单纯的魔术题材范畴,使得本片就像是非洲运动员离开了跑道来到了泳池。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迅速的沉入水底。很不明智的让人们不得不在脑海中过滤那些经典犯罪电影,比较后叹本片之不争。人们很简单就会得出以下结论:其卡司不如《十二罗汉》般众星闪耀,搞悬疑又不如《十分嫌疑犯》那般最后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单单娱乐性就玩但是跨界的群盗杂交片《速激5》。尤其是最后的魔术秀,当脱离了“魔术师”技法的范畴,单纯将前半段中科技的力量放大,就会由于过分科技味和冰冷感,显得空洞无味,惊喜全无,很显然,这一切都为那个不怎样惊艳的转折做嫁衣,打水漂了。

  于是看来,当作为“新酒”的科技演绎,视听效果和魔术大型化得到良好的展示后,其“旧瓶”一般的故事核心和融合了其他类型片的部分并没有做得太好,以至于这瓶酒美观但不好喝,真爽口却无回味。

  但是既然如此,单就娱乐性来讲,前半段的影片部分。在影院中观看已是年度少有的银幕奇幻时刻。年轻的魔术师化身骑士时,会告诉你这个“不能说的秘密”有多神奇多完美。

  自古以来,魔术都是以“不能说的秘密”这张脸示人的。银幕上,最典型的例子如当年诺兰经典《致命魔术》即使如此。之所以魔术题材电影好看,就是因为光影会将魔术背后的秘密不断揭示,制造连串观众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说,在魔术与盗窃本片这两个类型之间,显然本片倾向于对于秘密的揭示,这理应远多过侠盗故事的演绎。但很显然,在平衡二者的关系时,编剧在后半段带给的俗套故事,远不及前半段的惊艳魔术。使得本片遗憾的难成经典,只剩一个努力在自圆其说的俗套结尾。

  惊天魔盗团影评精选(四):

  从四骑士说起

  圣经启示录中曾描绘世界末日之前会出现四骑士(FourHorsemen),分别骑着白、红、黑、灰四匹马,各自代表征服、战争、饥荒和死亡,见证从兴盛到灭亡的过程,当七印全部揭开之后将会迎来最后审判。电影《惊天魔盗团》(NowYouSeeMe)中借用「四骑士」这个与审判相关的宗教符号,而具体象征中则又套用塔罗牌之中大阿尔克娜的四张图案意象——恋人、女祭司、隐者和死神。

  恋人(Lovers,Ⅵ),丹尼尔,擅变扑克牌,借此手法经常俘获女观众芳心,开场也是影片唯一一处接近床戏桥段(虽然半途而废)的男主角就是他,故此对应牌意。

  女祭司(HighPriestess,Ⅱ),亨丽,擅长逃脱术,四骑士团唯一的女性主角,也曾是丹尼尔的助手,「祭司」称谓所指即她那场食人鱼嘴下逃生的演出近乎于血祭仪式。

  隐者(Heimit,Ⅸ),梅里特,擅使催眠、读心,曾在美国巡游表演多年,不料却被兼任经纪人的哥哥卷走全部钱财,剩下自己孤独一人,正合「隐者」的独处身份。

  死神(Death,ⅩⅢ),杰克,擅于开锁术,这条暗示铺线颇长,到第三幕演出前方才引出他公路追逐伪装车祸假死的情节,自然也少不了之后起死回生的归来。

  塔罗牌背面写着召集时间:3月29日下午4:44。而查询后会发现2013年3月29日恰恰是今年的耶稣受难日(也即复活节前三天),配合具体时刻更能证明并非巧合,暗指即将开始的行动计划是源于某人的死亡事件。

  塔罗牌上还有个图案——眼睛(TheEye),影片中作为神秘概念被反复提及。在法国女探员翻看的那本书里有写全称:TheEyeofHorus(荷鲁斯之眼),是出自古埃及的传说,荷鲁斯是埃及法老的守护神,法老只是荷鲁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所以TheEye对应幕后策划者,他是四骑士团的守护者,而四骑士团充当他的代理执行人。TheEye每个世纪只召集两拨新人,并不是只选两个人,可能是字幕翻译误导了很多人,原文是:Theyonlytakenewpeopletwiceacentury。

  四人进入房间后,地上纸张中所写「NowYouDon’t」其实是顺接影片标题的下句,合起来就是「此刻你看到我了,此刻又不见了」(NowYouSeeMe,NowYouDon’t),在魔术中表演消失手法时常使用到的话语。亨丽将玫瑰插入花瓶中时说的「Arosebyothername」出自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What's inanamethatwhichwecallarosebyanyothernamewouldsmellassweet」译为:「姓名本来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朱生豪译本)。有意为之的细节暗示那位召唤者以前改名换姓。之后法国女警在调查时曾提到的WilliamRobinson改名为程连苏(ChungLingSoo),是真实存在的人物,生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洋人伪装成中国魔术师,在一次表演「枪打活人」的戏法时中弹身亡,与影片虚构的LionelShrike丧命事故有几分相似,也有再次暗示改名之事。

  至于房间内出现精密度极高的全息投影设计蓝图,简直堪比钢铁侠中的那一套,我一度猜测会将真正次世代高科技加入到魔术手法中,可惜憧憬很快被戳破。这刚好契合我的观影感受:四骑士的个人表演秀以及组团后第一次登台表演都足够精彩,绚丽夺目的开篇令人难免会萌生过高期盼,然而后半剧情张力不足难以为继,人物主角没能发展深入刻画,以致最后结尾高潮之处黯淡无光略显平淡。

  故事整体以四骑士团的三场魔术表演秀为纲,情节构造不可不谓细致用心,以抽丝剥茧的方式环环相扣,逐个引人入套、故布疑阵、惩罚审判。曾在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中合作的两位老戏骨摩根弗里曼和迈克尔凯恩再度携手助阵,同时饰演反面主角,虽为配角戏份倒都不少,精湛演技为本片增色不少,数度使我真的疑心其中一位是幕后策划者。

  正如魔术表演的套路,需先以耍个手彩、变个兔子之类的小把戏开场铺垫,大变活人这类务必留作压轴大戏。亦如相声抖包袱那样,闲言碎语絮叨良久,最后才憋出「挠挠」二字才叫精彩。而这部影片却本末倒置,把最高光的部分留在开头,后面两场秀都逐渐偏离魔术二字,落入高科技盗窃警匪大战的窠臼。也有室内肉搏格斗、高速公路追逐这样火爆场景,但我更欣赏第一场秀之后魔术师静待拘上手铐时的坏笑、审讯时探员们应对这群人时的困惑、无奈和忿恨,那才是提现魔术的魅力。从第一场秀结束时稳稳立于台上说「我们是四骑士」,到第二场秀边说边牵绳逃离舞台,及至最后是边说边跳下大楼迅速隐遁,越发显得失措难堪;涉案金额累次翻倍提升,可惜手法却愈发俗套平庸。

  翻开本片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的履历表,08年的《无敌浩克》、10年的《诸神之战》皆出其手,无怪乎真是如出一辙,惯用特效描绘超自然故事情节,十分擅于利用前30分钟最出彩的章节吸引住观众,后面也一向有视觉画面支撑,绝对能保障观影2小时的大部分时间感官爽到爆,但却回味不足,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显得头重脚轻。

  四骑士团在不解真正复仇用意的状况下代行审判之职,对于法国银行、保险公司和制造保险柜的财团施以惩罚,如同罗宾汉般的劫富济贫,而最后审判揭露魔术师的布莱德利将之陷入囚牢的正义性却有待商榷。若说是因为他背弃魔术师的誓词,向公众泄露了魔术的秘密,那反观四骑士团的诸位呢:或打着魔术的幌子泡妞、或打着魔术的幌子敲诈、或打着魔术的幌子偷窃,大家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说目的只为复仇呢,那岂不又浪费了整篇的魔术秀。个人复仇记和团体魔术秀之间就是如此费力的焊接,甚至不得不借助四张塔罗牌神奇吸附合并、莫名点亮游乐园此类超现实手段来表现相遇,可惜离「魔术」二字愈发远了。

  提到召集四骑士时的塔罗牌,仔细看下背面写着时间、地点,但要命的是地址写「45EastST,NY,NY」,只到了楼牌号,压根没写哪层哪室,那四位居然还真能齐聚6层那间6A的房间前等候,要明白之后FBI出动数十官兵搜捕全楼时还得挨户扰民呢!那里还值得提一句,在探员迪伦和杰克打斗纠缠先后从垃圾通道跳下后,有个镜头特意给到旁边的杂物上,旧物箱上清晰印着「Shrike」,门牌凸显6A,说明召集地点正是那位丧命的魔术师LionelShrike以前住处。

  在烂片迭出的当下,《惊天魔盗团》还是值得推荐的,至少有灿光溢彩的魔术舞台秀,满足感官的视听体验,多层伪装的悬疑情节,还算用心的数处伏笔设计,尽管不乏一些剧情漏洞硬伤,剧情深度和主角刻画也稍显不足,但完全配得上抽出2小时时间欣赏。

  惊天魔盗团影评精选(五):

  这是一部因为开头太炫,所以一边看,一边叫人不断担心会变成烂片的电影。

  节奏个性快。

  前一个小时闪瞎眼,几场魔术秀刀光剑影,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于是更担心饼摊得太大,后边面粉不够了很难画圆。快到超常的节奏尽管很炫,却包含着装逼的隐忧——我一边看,一边就想起《大腕》里头把哀乐加速10倍就变成喜庆锣鼓的桥段——快节奏让人不信任的原因也是:假如放慢到正常速度,是不是一切就变得平淡无奇?

  果然,后半段开始,炫酷的高智商犯罪,慢慢露出了典型商业片的面目——追捕、飞车、大劫案……最后半小时,按道理是到了“逆转”时刻,也确实开始逆转,准备供出幕后大boss——但是供出来以后,又和想象中的距离不远,还略牵强。

  一般到了这种时候,观众都会在脑子里把剧情从头到尾再撸一遍。假如撸下来没多大破绽,前边铺垫的,后边都有照顾到,就算合格。反之,则被打入烂片行列,任你再炫再酷都没用。

  好在,《惊天魔盗团》撸下来,还是能够过关的。就像同一个导演的《诸神之战》,尽管总体有褒有贬,起码美杜莎那一节还是拍得很可观的。

  要说《魔盗团》的可观之处,那就是——

  烟幕弹十分多。

  早在电影开头,旁白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提醒观众:这个计划不能用寻常的逻辑去理解,必须要持续距离去看,离得太近反而看不清……等等等等。重复次数之多,让观众(如我)略有被当成傻子看待的不爽感。这些年来大家也都看了不少美剧,阴谋论积累得只多不少,最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骗局看真相”好不好?

  但是,看完了再想想,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提醒,本身也是骗局之一呀!或者说,让观众自以为很聪明能看穿本质,也是整个骗局中,至为关键的一项基础设定。由此,导演完成了他对大部分观众的催眠。就像他安排“隐者”对魔术秀场里的观众催眠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一旦相信表象背后有大阴谋,你就要找大boss对不对?四骑士在小房间里看到复杂的设计图之后蛰伏了一年,必定发生了什么事,幕后必定有主使。好,这时候导演就把迈克尔凯恩抛给你——拜托,迈克尔凯恩耶!绝不会打酱油的对吧?是他资助了四骑士的演出,他必须是想借机敛财嘛——这是第一枚烟幕弹。

  到第二场,迈克尔也被黑了,白白损失1400多万,声称要复仇。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他再度找摩根弗里曼谈判——拜托,摩根弗里曼耶!假如迈克尔洗白的话,那他必定是黑了对吧?或者,还是迈克尔是黑,摩根才是烟幕弹?——到那里,两枚烟幕弹交锋,因为演员本人的魅力太过强大,怎样解释都是能够的,所以到那里已经略晕。

  但是,很快也能明白,摩根其实不是黑,而是被黑的事实。为啥呢?因为他老作出一副“你们都是傻子,老子无所不知”牛逼哄哄的样貌,按照“装逼被雷劈”的逻辑,他基本上就是最后的倒霉蛋无疑。再加上,警队里那么多猪队友的出现,也让人明白这务必是个“无间道”的故事,警队必有内鬼,而迫害对象,除了明晃晃的扎眼的摩根,基本上也不会是别人了。

  好,到那里,第三个烟幕弹来了——谁是内鬼?最简单的选项肯定就是法国来的陌生女人嘛。再不然,袖子被塞到绞肉机里的猪队友、急吼吼赶来骂人的高衔警官什么的,也很像烟幕弹嘛。总之,一路拼命的探员、真正的大boss:MarkRuffalo相比之下嫌疑最轻。

  此刻我们明白了电影开头所说的“非一般逻辑”究竟是指什么了。它不是像一般魔术技法一样声东击西、想要做个小动作之前先把你的眼光吸引到其他地方,而是每个环节都引导你产生必要的怀疑,然后迅速抛一个最简单的解释给你,让你不再刨根问底。从这个设定上说,《魔盗团》还是挺够意思的,弥补了大boss略突兀的不足。

  另外,为啥结果一出大家都不是“哇塞被震到了好牛逼啊这样也能够啊”的反应,而是“哦这样啊好吧洗洗睡吧”呢?我想可能是因为电影犯了一点传统推理小说的大忌——“凶手是负责调查案件的警察”。

  不用搬出范达因的理论大家也能理解,为啥凶手最好别是警察。拿《魔盗团》案件来说,如果Mark是大boss,那他和四骑士交锋的时候就没必要那么拼命——当然了他追车那段拼一下命是有必要的,因为那时候他的同僚能够看见“他有多努力”,摩根也能看见,还能拿到重要的引导下一步的图纸,对于糊弄剧中其他人都是有必要的。我是说,他和“死神”在小房间里打斗那场,又没人在边上看着(猪队友在厨房出不来),他们上天入地打得那么起劲给谁看呐?纯粹为了骗观众,这就显得信息太不对等,非君子所为。

  但是,此片不能算烂片的另一个理由是:信息在大多数时候还是挺公平对等的。比如有太多桥段暗示了大boss的身份:20年前溺死的魔术师、垃圾通道尽头箱子上的名字、“玫瑰不因它的名字而香”、审讯室里莫名其妙对换的手铐……当然Mark最值得怀疑的地方还是他太帅了,在努力扮演“猪队友”、“真想看看你再露出一个迷茫表情好做DVD封面”主角的同时,他几乎是不能自控地在用眼神放着电,查案查到火烧眉毛还能有心思跟法国妞亲亲,搞点小暧昧——这样的主角怎样可能只是一个傻探员呢对不对?你看他最后露出高级段数以后的那张脸是夺莫帅呀!

  再者,一些小细节(兔箱魔术、狱监锁门)神马的也和情节有呼应,一般烂片是不会费心思做这些的。烂片的节奏通常是:在片子的前80分钟告诉你8%的事实,最后20分钟再突然告诉你其余80%(剩余那12%导演自己都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还自以为超级牛逼地作出一副“吓到你了吧!”的表情,最后还要留下5分钟给男女主角抒情……

  所以,《魔盗团》才是高群书说的“有致命的快感,也有致命的缺陷”。或者别那么夸张地说,就应是“有快感,也有缺陷”。不如《致命魔术》那么致命,水平嘛,跟《盗梦空间》或者《十分嫌疑犯》差不多。为了营造快感,制片方撒出去的银子大概要跟电影里漫天飞舞的美钞欧元差不多等量齐观了吧?个人以为大boss尽管不出人意料,但大boss的见光方式还是挺shock的——前一秒摩根还在絮絮叨叨解释他的见地,后一秒连唯一的听众都没了。那一刻我在心里暗骂了一声:“擦,胡迪尼!”其实Mark就这么走掉也蛮好的,比留下来骂摩根几句更有一种“老子这种段数的魔术师不必跟你多废话”的爽感。哈哈哈哈。

  最搞笑的是,片尾有彩蛋,貌似要拍续集。但广大网友发现它的续集早就拍好了——《肖申克的救赎》。但是要我说,如果摩根是因为这个案子“进去”的了话,找个好律师还是很有期望当庭释放的……

  惊天魔盗团影评精选(六):

  快、炫、目不暇接……这似乎是整部影片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即使是平缓祥和的煽情戏,导演也不会镜头停留超过四秒,整部影片一向就处在切切切的紧凑状态中,节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似乎一部以魔术师和魔术描述主体的影片,就该在观影上也带给人们变戏法的感受,而全然不顾影片悬念设置、发展节奏与非线编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与《致命魔术》等其他魔术片相比,本片没有一味遵守唯物主义的创作原则,而是别出心裁的引入了“眼”这个神秘主义概念,这让这部纯靠炫幻魔术特效搭场的大卡司片有了那么一丝深度。当然好莱坞大片一向就有引入“深度思考”的传统,这大概是为了不给那些“好莱坞大片平均智力只有十二三岁”的影评人留下话柄,再不济的《变形金刚》也会附加一点宣扬勇敢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价值内涵。然而对于这部《惊天魔盗团》,这个“眼”的添入却有一丝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的味道。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在形式上确实是新颖与趣味性兼具,“侠盗”与“魔术”的融合为它带来了可观的观赏性,这大概也是它票房如此火爆的原因。我们与其将其看作一部并无多大造诣的魔术片,还不如是看作一部光彩炫目的侠盗片,四骑侠亦真亦幻、登峰造极的魔术技能,只是类似于“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层悬”的一把实现自身“侠义”精神追求的利器。

  “侠盗”,是一个褒义名词,它为庙堂之上所色变,却得道于市井之间。“侠盗”的构成要素有两点,即“侠”和“盗”,何谓侠?金庸先生认为“侠之小者,行侠仗义,济人困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司马迁则在《史记游侠传》里认为侠的要义在于“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涌义者”,所以依照这种评判标准,《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被封为“关中大侠”,也算勉强对得住这个名号,但他距“侠盗”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侠盗”代表着反叛,象征着平民英雄,除了自身与“侠”具备的一些基本精神素质之外,还需身手敏捷,或是神通广大,反叛亦需具有反叛的潜力,不然还未及迈出步子,就被人擒于公堂之下。

  所以《偷天换日》里的查理克洛克无论再怎样快意恩仇,再怎样神通广大,也只能算得上是窃物为己的“盗”,而不能将之与“为国为名”的侠盗相挂钩。而《惊天魔盗团》里的四骑士则可成为侠盗,他们劫富济贫,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又能神出鬼没,玩弄FBI于鼓掌之间。

  魔盗团里的四个魔术师各具所长,有擅长读心的,有擅长玩牌的,有擅长开锁的,还有擅长逃生的,这使他们作为一个出生入死、身手相依的团队的好处更加明确,他们四人虽隐于市井之中,但是技艺超群,影片一开始就以魔术般目不暇接的镜头语言,给我们交待了这四个人以及他们的被选中,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那个一揭示魔术师魔术奥秘为营生手段的过气魔术师,看上去简直就像是魔术界的叛逃者,“魔术”归根结底只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以欣赏为主要目的,执着于解密那你就输了。这样一来,本为FBI与魔盗团的二元对立,因为这个看起来沉着睿智的过期魔术师的加入,“使得游戏天平更平衡了一些”。当然最后FBI警探的潜伏式倒戈,弗里曼锒铛入狱,一方面编剧以此使故事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编剧潜意识里对“侠盗”精神和行为的认同。

  被称为“侠盗”的人通常是英雄式人物,他们往往身份亦正亦邪,智慧超群又身手敏捷,他们“神秘而又浪漫”,神通广大,往往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不管是凌驾于法律道德体系之上的“蝙蝠侠”,还是秉承“潜力越大,职责越大”的“蜘蛛侠”,都完美的契合了这个定义,而这点为他们无论在荧屏里还是荧屏外赢得了无数的大众粉丝。

  然而,归根结底,“侠盗”始终不是社会发展,礼貌进步的产物,他们所实现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不如他们在影视文化作品里所展现的那样乐观,而他们凌驾于国家法律、社会制度之上的特性,也多少会因此带来一些潜藏的不可控风险,终归他们会在世界上消失,会彻底离开大众的视野,就像四骑士最后扑进“眼”里一样。因为他们永远都无法真正的代替光明。

  所以,如果你实在崇拜佐罗的话,戴戴面具就够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zuowen/23980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