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立刻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书读得很准确。但是,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这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能够读出问题来。如果能够,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期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用心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必须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使学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预习并了解诗人王安石的有关状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大家明白是什么曲子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月亮一向是诗人们乐于描述和遐想的对象,据统计在《唐诗三百首》中写月亮的诗就占去了五分之一,多达60余首。当然,宋代诗歌中也不乏佳作。这些写月亮的诗歌或表达思乡之情;或抒发喜爱之意。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宋诗《泊船瓜洲》,看一看这首诗,抒发了王安石怎样的感情?(板书:泊船瓜洲)

  本节课的任务:(1)透过各种方式的读,然后背过这首诗。

  (2)透过读和老师的讲解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温故而知新

  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有关描述月亮的诗,谁能给大家背几句?(1-2个同学)学生有可能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张继《枫桥夜泊》、白居易《暮江吟》、刘禹锡《望洞庭》等。(齐背)

  刚才大家背的这几首诗,有二个特点:

  1、它们都是写秋天的景象的

  (“疑视地上霜”,“月落乌啼霜满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湖光秋月两相和”。)

  2、都有月亮,

  其中《静夜思》和《枫桥夜泊》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暮江吟》、《望洞庭》抒发对月亮的喜爱之意的。那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到底是秋天的,还是春天的景?思乡的?还是表达喜爱之情的呢?下面让我们在读中来感悟吧。

  三、读(读出层次)

  1、默读一遍,看一看诗中有什么不会的字和或不懂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指名读,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3、齐读:{由快——慢},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提问1——2人)春江、绿、明月、山、水。

  4、打节奏读,注意节奏和押韵{由快——慢}

  5、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老师范读。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6、群众吟唱

  按照上一学期教给大家唱《暮江吟》的方法来唱《暮江吟》,大家先自己唱一下。

  四、师小结,定感情基调:

  常言道:“文读千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读是学习古诗的关键和好方法。好了,我们这天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此刻,谁来讲一讲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高兴、简单、愉快),还是忧郁伤感?(提问1——2人)。

  生也可能回答:欢快的,乐观的,忧郁的、伤感的,

  那么,你们的感觉对不对呢?我们一齐来看诗文。

  五、悟(理解、领悟)

  1、理解课题

  泊船瓜洲,看到这个标题,就令我们想起《枫桥夜泊》,泊:停船靠岸。在古代,停船靠岸就是快到了晚上,要睡觉休息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当时没有导航技术),所以这首诗的标题也能够改成《瓜洲夜泊》、《夜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应是临近晚上,地点是瓜洲渡口。

  师:这首诗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为什么说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此刻我们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由学生制作一张幻灯片。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板书:江西临川人)

  师:王安石是在一种怎样的状况下写这首诗的呢?我们还要回到公元年1071年王安石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革新,但是立刻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僚们的反对,他主动辞职,回到了从小与父亲一向生活的,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南京。8个月后,又重新被宋神宗启用,这一年王安石已经55岁,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能够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情绪愉快,同时对前途的忧虑,在赴任途中写下了此诗——决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情绪愉快、眷恋家乡、忧虑前程)。我们懂得了这些,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1)诗中描述了那些地点?

  学生可能回答出三个:瓜洲、京口、钟山。

  老师补充,还有京城开封,江西临川(王安石的故乡)

  瓜洲:在此刻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在长江南岸,此刻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此刻南京市的紫金山。指南京,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开封:这天的河南开封市。(可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表示四个地方的关系)

  所以,就能够解决了最后一句中的“还”——回南京这个问题。

  (2)师: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当时他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用诗中的字词来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一水、数重山,江南岸,明月”。(板书)

  师:站在瓜洲——望京口——想钟山——触景生情

  产生了:1、愉快、喜悦之情

  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能够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情绪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一水,数重山都不算远。

  2、思念

  从2个方面能够看出对故乡的思念:

  (1)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能够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情绪愉快,但是又要离开故乡,所以不免又思念家乡。此刻故乡近在咫尺,但是会越来越远的。

  (2)我们能够结合白居易写《暮江吟》来理解,白居易也是触景生情,可他——离开京城长安,离开了朝庭的纷争,一路上感到十分的简单、愉快。王安石是——赴任,虽然能够施展抱负,但前途未卜的担心,使他想早日告老还乡。这也是人之常情:“游子思乡,他乡苦,故乡甜”。

  师:还有那些景物使王安石思乡的?

  春风、江南岸、明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的家乡太美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天上的月亮,感叹月是故乡明,此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油然而生。

  3、忧虑、无奈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是“又”字。其实王安石在那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明白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春回江南,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今日明月送我去,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以下可做备用环节: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做动词,使动用法,用得绝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期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师:“绿”字用得好的原因:(第四张幻灯片)

  1、反映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

  2、表现了春风使大地复苏的神奇。

  3、表现了绿的层次美、动态美。

  六、赏——意境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以及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诗人推敲文字的风范。

  七、翻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那里也只有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大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再回来呢?(第六张幻灯片)

  八、课外拓展

  选做题1、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必须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2、如果他来到你的身边,根据你掌握的通信和交通方面的知识,你会怎样劝尉他?排解他的乡愁?

  3、继续收集有关描述思乡的诗歌。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透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此刻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这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此刻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个性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样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务必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齐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明白?(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齐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情绪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就应怎样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十分急切的情绪,下面请大家一齐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透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礼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能够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能够按照这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齐来赏读。这天的课就上到那里,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思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南靖奎洋中心小学尤细雯

  在五月份全县古诗文教学比武中,我执教了第九册教材《泊船瓜洲》一课。教学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潜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透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此刻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向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透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潜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透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出示江南春景图片,展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形象感受;教学完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欣赏情境图,一边跟唱歌曲。

  三、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讲解诗句时,又指名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全班齐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状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能为大家展示一节课,于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而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的问题,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确实值得反思了。在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我就感慨:农村学生的朗读潜力确实和实小学生的差距很大,连我本身都自愧不如;古诗文看是几句话,其实蕴含的资料丰富,以至于在初设计时想用画画的方法都无法施行,有些字词的挖掘也显得苍白;课外延伸-----思乡诗歌的收集也无法在课堂上交流。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个性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刻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齐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样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透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这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期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回到家乡?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述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作比较,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明白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此刻,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适宜?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的确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已的话说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小黑板、挂图、录音机、伴奏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出示挂图:看到这幅画后,你相说些什?((1)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位诗人;(2)整个画面很低(3)对岸是几山,而诗人脚下是港口~)

  2、这幅画描述的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课前,教师留给大家了预习作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下面谁来和大家共享这收获的喜悦?

  3、这节课有哪些学习任务?来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大家迅速看一下,谁愿意读一下?大家齐读,强记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首先我们来看自学提示(幻灯出示)

  自学提示:(1)诗人在岸看到什么景?他又想到了什么?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诗句,用“——”画出寓意深情的词语

  (3)找出自已喜欢的诗句,谈谈理由。

  (4)用自已的话说说诗意。

  (5)时间是8分钟。

  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完一下自学提示

  2、大家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本诗《泊船瓜洲》,学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3、交流汇报,导学释疑

  (1)景物有人、船、江水、重山、白鹭。此时诗人可能想到对岸的家乡,家乡里的亲戚好友,国家的兴旺~

  (2)关于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已理由即可,不统一。

  (3)诗意: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江水隔,钟山也只隔座山。春风又绿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

  (4)有疑问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a“间”字有两个字音:jianjian在本诗中是jian,表示间隔。

  B家乡与诗人所在港口只有几座山和一江水相隔,却不能回家看看,种感觉~~

  C“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现了作者多年末回家,但望明月照辉下的家乡、独自伤悲。

  D明月是不能陪同侍人回乡的,这是寄托情感,借明月表达。

  4、据说王安石对“绿”字之前,曾用过珙他字,大家讨论一下他可能用过哪些官字?(到,过,至,红,来,唤,染,回,返,吹,落,伴。谅叫想,思,赶,夸,话,喜,聚,遍,迎~`)但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绿”字?再次讨论。(突出诗人在用词方面的用心)

  5、有感情朗诵全文熟能成诵。

  6、当堂测评:背诵与默写

  三、互测自结

  1、测试:

  王安石,()代人,曾推行(),功绩不裴。其诗多以()、()竹为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之情。

  2、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测互测

  4、总结收获

  四、作业

  1、自行设计板书整理到财富本上。

  2、搜集有关《游于吟》的背景材。自留适量作业。

  五、板书

  泊船瓜洲

  挂图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这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齐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资料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能够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明白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但是隔着几座山而已,能够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明白?(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样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齐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此刻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透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资料;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透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取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这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忙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透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取适宜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八):

  这首诗透过描述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述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透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用心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齐来。透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潜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构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板书)

  透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潜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透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必须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用心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九):

  设计理念: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用心参与,自读感悟。

  设计特色:

  激发主体情趣,自读感悟,入境悟情。

  设计目标:

  1、透过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透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

  3、感情朗读背诵,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我们从课文中,从《诗文赏读》中已学会了很多古诗,此刻我们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次古诗背诵擂台赛。看谁一下子背得多,背得熟,他就是这天擂台赛冠军。

  2、这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已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积累,透过创设情境让平时喜爱诗文的同学有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初解诗意。

  1、揭题讨论:

  ⑴你明白“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那里指什么?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3、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

  看看插图,能够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同桌可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自读诗句,观察画面,感悟诗意。既能够以画表示诗意,也可说说诗意,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而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以学生自己对诗歌资料的领悟代替教师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代替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

  重点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歌讲了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作者的故乡这么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能够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想象一下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品味词句,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之法,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这一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想意悟境,入境悟情。

  1、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会讲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想意悟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入境悟情,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采用以下步骤: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透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在那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十):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明白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能够怎样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能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样说?

  8、从“一、只、数”能够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能够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样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就应怎样?(靠家近就应还)

  11、用“靠家近就应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那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样说?能够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就应还;离家久,怎样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样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样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样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就应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样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样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十一):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教学目标:

  1.透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透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3.自主学习法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必须的学习潜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潜力,

  课前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时间:4分钟)

  问题:①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为什么

  ②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那种感觉是~~

  (学生:思念对方)

  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思念故乡)[板书:思乡]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这一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这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是怎样来表书这种思乡之情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时间:13分钟)

  1.检查课前预习状况,并揭示课题(时间:5分钟)

  ①王安石是谁让学生回答,若回答让人满意,就进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简单介绍

  他写过哪些诗这天,要学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学习课题:谁来读读题目怎样样其他同学评

  (预设:学生读正确了)教师可强调:泊既能够读作Po(第一声)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书空,写完,齐读。

  谁来说说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释瓜洲在什么地方

  (预设:学生说出“瓜洲”此刻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你是怎样明白的(预设:学生:看注释

  对,看注释对于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忙,

  2.扫除阅读障碍,初读古诗(时间:7分钟)

  泊(bo第二声)是个多音字,看来那么预习工作做得不错,除了泊是多音字外,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请学生回答,

  (预设,除了“间”字有争议,其他都回答正确)

  “间”在这首诗中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要看什么(或者:“间”字的读音,我们怎样来决定)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理由,(时间:2分钟)

  诗歌中的字已不是难题了,那此刻你能读读这首诗吗

  提示: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检查自由读的状况,指名读,小组读,最后齐读,若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作范读,能够是一个词,也能够是一句或几句,视学生学习状况而定,

  读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了吗

  (预设:有部分学生说有,有部分说没有,)

  两方争辩,说从哪儿你读出了思乡情,没读出思乡情的同学,请问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尽量不加干预,

  (三)重读古诗,加深理解(时间:13分钟)

  1.自由读诗,联想诗歌中表现的地理位置

  辩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此刻我们要不要换种方式来学习你们想怎样{设计意图:从上一环节的学习,“间”的读法和有没有表达思乡情这两个问题的呈现,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欲望更加强了,而且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有再读古诗的欲望,相信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读读古诗,}

  再读古诗,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或者: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时间:3分钟)

  脑海里有画面了吗推荐一位擅长画画的同学上台画,

  画毕,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认为古诗描绘出的是这样一幅画,请同学给这幅画作简单介绍,

  你们此刻明白“间”是读第几声了

  其实这就是古诗的哪两句它表现出诗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学习重点诗句,体会思乡情

  ①而后两句还能用画面来表现吗有点难度,那我们又该怎样来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跟老师一样,你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吗指名回答,这样能说明什么吗(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来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诗中,联系诗人的写诗背景,再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诗人下了工夫的,反复读,你们体会到这句诗的妙处了吗

  学习课本24页中的资料袋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的是什么(明月)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是写明月的(床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表现的就是思乡情,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此刻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诗人的思乡情不言而喻,

  (四)美读全诗,当堂背诵(时间:5分钟)

  1.学了那么多,此刻你们想再来读读整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你们的水平都能够当配音员了,此刻我们就来当一次配音员,[播放视频]

  2.你能不看书本也不看屏幕,把这首诗背出来了吗老师先背一次,背的时候,能够联想古诗描绘的画面,若能体会到诗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课堂小结:你这天收获了什么请学生说说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什么呢我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1页课文注释:①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③钟山:今

  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诗是诗人第二次上京任职,坐船远离家乡在上京途中写的。

  这首诗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当时王安石并不是这样写的,没有用上“绿”这个字,他改了十几次才改成了此刻的“绿”字。这一句也是本首诗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将当时诗人如何改诗的过程告诉了学生,同时我也请班上的孩子们当一回诗人,也来改一改,此处还能用上什么字,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我让他们一个个轮流说,他们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过,掠,拂,飘,满,抱,入,来,去,栽,见,返……”听完孩子们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高兴,意外的是想不到他们会想出这么多替代“绿”字的字来,尤其是“暖”、“拂”、“掠”几个字用得很贴切,他们说出这些字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表扬了孩子们,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们更是来劲,又想出了一些字。

  当孩子们沉浸在改诗取得的成就感时,我话峰一转,引回到本课的教学中,我问道:“为什么诗人不用你们刚才所说的字,而要用这一个‘绿’字呢”学生又炸开了锅的讨论起来。我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诗人是什么季节离开家乡他在船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一问,学生就更明白了,原先是春天来了,吹风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样学生对于“绿”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选取用“绿”字,也更好的体会了诗人的这一份思乡之情,这种教学又何乐而不为呢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十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这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齐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资料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能够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明白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但是隔着几座山而已,能够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明白?(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样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齐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此刻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透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资料;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透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取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这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忙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透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取适宜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幻灯1:泊船瓜洲课件幻灯2:江南春

  1.图片欣赏江南春景图6幅

  2.王安石简介

  3.诗题

  4.诗歌

  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

  6.《乡愁》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baogao/33906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