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一样人物的语气和情绪。
3.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我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这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但是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我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资料,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述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我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样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样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述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能够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最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样想呢
c。之后,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我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培养潜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我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我的收获、感受。
2.群众交流。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齐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齐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齐奋力向上爬,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最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最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资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我,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但是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个性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状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最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状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资料。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齐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主角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光、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方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我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资料,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样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主角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样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最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务必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到达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那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能够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必须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此刻哪里?
(体此刻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样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3.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困难、应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八、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一齐爬奋力手脚并用最后
老爷爷
作业设计:
一、读读、写写下方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
最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意思取得
二、决定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sìshì)暑假(jiàjiǎ)
发颤(fāfà)就应(yīngyìng)
三、选字填空。
纪记年()()住日()()念
作做工()留()()()业
相像()声()片好()照()
四、给下方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按课文资料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方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一样人物的语气和情绪。
3.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透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教学时光: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会批注。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1。读课题,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二、美的发现
(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1。提示: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样想的?
(1)默读课文;(2)圈点勾画相关的词语,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3)做批注;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生根据课文资料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自学
2.小组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样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就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述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最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最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4。小组展示
三、美的升华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我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我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3。把你读了这一课的感受写一写。
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
(高)学生简笔画天都峰
(陡)
互相鼓励
我老爷爷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4):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齐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齐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齐奋力向上爬,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资料,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但是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个性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状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最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状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我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资料,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群众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样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主角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样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最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务必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到达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那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能够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必须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此刻哪里?
(体此刻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样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3.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
知识目标: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潜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述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齐去爬天都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呢?请小朋友自我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一读自我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我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课文是怎样描述老爷爷的呢?(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再读课文,体会“险峻”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样描述这座天都峰的呢?请你们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方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指出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和从天上挂下来,并进行解释。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的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霄啊!(生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他会怎样想?
他的心里直——发颤。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三读课文,体会“艰难、互助”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十分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谁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峰呢?(老爷爷。)让我们一齐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2。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当小朋友和老爷爷见面时,他们彼此都问了对方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你们找出来。
指名说,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吗?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吗?
一组互读对话,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并不平静的内心,他们在问对方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师: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决定克服困难,爬上去,所以老爷爷也点点头。
3。师生合作读课文3~5自然段。
4。他们说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劲!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读,哪些词能够看出“我”爬得很用劲呢?圈出来。
5。朗读:这么险峻的山峰,小小年纪的我却能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呢?
6。引读: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7。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
8。听了彼此鼓励的话,他们坚持爬呀爬,最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齐读第7自然段。从“最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课文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我们下节课再一齐去分享吧!
反思:
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必须难度的。因此,教师还就应注重字词的教学。在揭题环节,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写题目中的生字“爬”、“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光。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我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抓住“笔陡”这个词语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透过换词进行理解。
扎扎实实背句子。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习语言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群,乃至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潜力也会随之提高。《爬天都峰》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述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这两句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朗读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了积累。
挖掘课文空白,发散思维。课文往往会留着一些空白,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空白点,巧妙地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填补”空白的机会,这样学生就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思维潜力也将得到训练。《爬天都峰》中的“我”和老爷爷在问对方“也来爬天都峰”时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空白点。于是,我设计了“小朋友和老爷爷在问对方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又各自在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散。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6):
《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让你们用不一样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你们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放课件:天都峰的介绍及人们爬天都峰的导游片。
3、这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读要求:
二、引导阅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些资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指导分析理解
1、怎样才能对同学们喜欢的天都峰这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同学们,你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3、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
4、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一词,似乎是什么意思?比较有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6、再读课文。此刻你们能够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能够站起来读,也能够做动作读。
四、指导感情朗读
1、请几人一组先分好主角,进行分主角朗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
2、请同学们看清楚有谁在对话?他们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读出不一样人物的语气和情绪。
3、指名两组分主角进行朗读。
4、引导学生想象。问:“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时能有什么不一样?
5、讨论:
(1)“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6、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制导联系实际
1、谁说一说自我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
2、这天我们每位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课后我们合作出一期壁报怎样样?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1、学生纷纷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性汇报。有几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观赏、体会。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细读理解
1、几名学生汇报自我喜欢的资料并说明原因。
2、质疑。
三、精读感悟
1、开始一边读一边想,然后画天都峰。画后几人到屏台上展示、交流自我画这幅画的意图。
2、相互评议。
3、练习读。
4、两个人被指明读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6、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赏读内化。
1、前后桌几人一组分主角,开始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
2、同学们相互讨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探讨每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表达怎样的情绪。
3、两组分主角朗读,其余组听后评价。
4、学生想象老爷爷爬天都峰时的样貌,与小朋友山的样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五、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2、好,同意。课后出壁报。
六、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困难,应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3725758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edu.yahoo001.com/baogao/339280.html